顶点笔趣阁 > 我比崇祯大一岁 > 第226章 一分钟两炮

第226章 一分钟两炮


第226章  一分钟两炮

        根据地拉出三千人马,随军的团炮总数高达三十到六十门。

        如果采取集中齐射的方法对抗敌人骑兵密集冲锋,可以一次性打出三千到六千颗重量三四钱的铁球、铅弹。

        这简直是在一百步,在冷兵器骑兵的弓箭、投枪达不到的距离,形成了弹雨。

        鞑子、建奴跟明军步兵接战之时,一开始根本不会直接冲击阵型严整的军阵。

        因为明军有车营,有火枪、火炮,还有神火飞鸦、一窝蜂等等开了脑洞的火器。

        建奴、鞑子骑兵都是采取围着明军阵列不断兜圈子射箭投枪的方法疲惫明军。

        明军的鸟铳和发射霰弹的虎蹲炮有效杀伤距离达不到一百步,而且射速比弓箭慢多了。

        对射时不断吃亏,再加上绝大多数明军没有信仰和信念,却有对朝廷对长官的怨气。

        在处于劣势的局面下,在打不着敌军,却看到袍泽不断被射中的情况下,坚持不了多久就崩溃了。

        有了一百步就能大面积杀伤的团炮截然不同,变成了敌人打不着己方就损失惨重。

        敢围着兜圈子漫射,连人带马给他打成筛子。

        理论上,团炮是做得到一分钟打两发炮弹的。

        黄毅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坚定不移认为欧洲人做得到的,汉人都能做得到,甚至于还能做得更加好。

        人家能够训练出一分钟内完成两次射击的炮手,根据地就能培养出不到一分钟就能打两发的汉人炮兵。

        黄毅参考手机里的资料撰写根据地炮兵操典,挑选出二百算术学得比较好,已经能够默写五百汉字的少年学习、训练观瞄、打炮。

        这些少年都是从蒙古部落中解放的汉人奴隶,都特别能吃苦能忍耐。

        被解救后能够吃饱穿暖,都对黄毅感激涕零,每一次黄毅给他们上课、讲故事、所有的少年都目不转睛看着,全神贯注听着……

        他们得知学会打炮,并且打准了,说不定一炮下去,能够打死打伤几十个建奴、鞑子,都激动不已。

        无他,每个曾经沦落为奴的汉人心底里都埋藏着刻骨铭心的仇恨,能够杀建奴打鞑子,就是平生所愿!

        ……

        根据地不是采取的泥模铸炮法。

        这种方法在此时广泛采用,因为每个手工制作的泥模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铸造出的大炮也是独具个性。

        故而调用某门大炮之时必须同时调遣曾经使用且适应了火炮脾气的炮手。

        根据地铸炮是采取钢铁模具循环使用的方法。

        统一标准的钢铁模块组合成铸炮钢模搪石英砂反复使用,省了工时节约了太多成本,还有利于标准化。

        又采取了托马斯丁.罗德曼发明的内模灌水冷却法,采用了把整体模具埋入细沙中使其缓慢冷却的工艺。

        所以根据地铸造的火炮内壁光滑质量远远领先这个时代,同口径同规格的大炮,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基本相同。

        不存在每一门炮各有各的脾气这种操蛋事儿。

        早在根据地开始生产工业品之时,黄毅就公布了计量单位,统一了量具、规尺。

        根据地的零部件都有统一标准,以前出产的鲁密铳、现在开始量产的燧发枪完全可以互相之间替换零件。

        火炮毕竟是大家伙,统一零部件尺寸更加容易。

        理论上,根据地训练的炮兵可以熟练使用任何规格的根据地出产的火炮。

        只可惜,受限于钢铁产量,根据地需要钢铁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铸炮只能慢慢来。

        先维持着一个月铸造四五门,而且是重点铸造三斤团炮。

        慢工出细活,慢慢来也有好处。

        刘汉等等大工匠和能写会算的青少年工匠慢慢融合,随着工艺水平慢慢进步,能够提高成品率减少浪费实现增产。

        回到根据地的黄毅依旧很忙,不仅仅忙于军事、民事,还在忙着开金手指。

        隔上十天半个月就要和蓝进魁为首的根据地手艺最好的铁匠、木匠、皮匠、琉璃匠、玉石匠等等探讨如何定型豪华客运四轮马车。

        没办法,根据地需要拳头产品牟取暴利。

        团炮是个好东西,如果作为产品外销,肯定能够赚到几十倍的利润。

        可是这种大杀器能卖吗?

        敌人有了团炮,黄毅在冲锋时都有可能被人家一炮干死,因为防弹衣、防刺服也肯定经不起几十上百的弹雨啊!

        所以只能把豪华四轮马车包装成奢饰品赚大钱!

        黄毅画图纸进行设计,工匠们在制造过程中会集思广益,一般情况下修改图纸,完善设计的活儿交给齐小山。

        根据地不仅仅优待军人,更加优待大工匠。

        宣大总督特别签署命令调拨的十三户工匠都是被逼无奈,都觉得前路莫测,都以为一大家子要死在关外。

        谁知道关外还有这么大的一座石头城,他们居然都住上了拥有三五间砖瓦房的小院儿,还是带小二楼的那一种。

        何守业、张氏、齐大山、蓝进魁负责接洽安排这些大工匠。

        因为不知道他们的手艺是否扎实,暂时只按照普通工匠的待遇一个月给二两银子四斗杂粮。

        根据地给大工匠的月饷等同于正七品总旗官,每个月五两银子一石谷子。

        没有手艺只有蛮力的普通壮劳力,月钱一两到二两不等!

        发工钱没法平等,如果平等了,反而造成最大的不公平。

        就跟计划经济时代发放固定工资不按劳取酬,导致人浮于事是一个道理。

        即便是纯体力活儿,力气大的,耐力足的,开采的石头有可能达到没啥子力气的双倍。

        根据地当然要采取计件工资制,鼓励多劳多得!

        有没有人厌恶劳动,消极怠工?

        目前为止没有,因为根据地的人权是相对的,穷得家徒四壁没有隔夜粮还好逸恶劳的不能算人,没人权。

        把所有的懒汉都杀头还不至于,赶走即可!

        但是这种事儿至今都没有发生,根据地的老百姓都为了得到更多报酬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工作。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9565413_10501891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