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帝国废墟 > 第三十一章 最后的借贷人——救…

第三十一章 最后的借贷人——救…


那时的朝阳门外雅宝里是一片处于闹市区里的静地,住着很多北平各大学的教授讲师,少了北平城的市井烟火之气,倒多了些让人压抑的书卷氛围。秦川和辛昕得了这处住宅,刚开始还想着能在北京拥有一座三进的合院而沾沾自喜,但看了周围的环境,顿觉得比不上四九城胡同那种放浪形骸的市民居所,心里很是遗憾。

        两人把院子里的仆佣裁撤了大半,只留下几个粗使下人和老妈子照顾院子,以及自己居留期间简单的生活,其余的丫鬟人等,都交还给了负责移交的赵四小姐。两人都觉得这么多人照顾自己的起居,简直就是腐化不堪,罪恶感油然而生,更不要说那些长得俊俏的丫鬟了,这不是明显要让自己犯错误嘛!赵四小姐领着7、8个内房丫鬟和伙计走了,却在路上捂着嘴笑个不停。

        好巧不巧,这里离宝珠子胡同的朱宅不远,不知道张学良是打的什么主意,把离朱五小姐家不远的院子赠给他们,难道还要使什么“美人计”。秦川很是不解,起码自己对上次朱五小姐的提议,根本就没什么兴趣。

        辛昕只是为这座能在后市价值连城的宅院兴奋了一会,就被秦川给说醒了。后世这里是共和国外交部的驻地附近,胡同院子全都给拆了,改成了公务机关和宿舍,这院子是不可能保留下来,给大伙传家的。辛昕也失去了兴趣,只是简单地分了一下院子,自己住右套院,要秦川住左套院,中间的套院留给瞿振渝和陈恩亮两人。如此这般分配完,就没什么兴趣了,转头忙着去求赵四小姐,帮他安排与欧美使节见面的事了。

        赵四小姐不愧是北平城里的交际大家,不仅有着副总司令事实上的夫人头衔,而且也是知名的新派女性,对一帮驻北平城的外交官员们号召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允应了辛昕的请求,在一周之内就分别把英国、美国等多国使节请到家中,通过舞会的形式,给辛昕和他们谈判提供了场所和友好的氛围。

        由于老蒋的南京政府才成立几年,很多欧美国家的大使都还把北平的老使馆当作全权公使和大使的驻地,因此辛昕很方便地就和各国在华的最高外交官接上了头,省下了下层领事馆往大使馆汇报这层麻烦。

        辛昕首先在翠华路赵府的舞会上,和英国驻华公使兰普生见了面。以辛昕后世做投资时募资路演时非常了得的口才,把自己的想法和张学良想要进口英国商品的计划对公使先生一说,马上就把公使搞得惊叫不止。反正以赵四小姐后来汇报给少帅的情况,那个英国公使当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一直牢牢地贴着辛昕,深怕他跑了一样。

        确实,辛昕把进口英国商品的这一个案与他设计的宏大的中国市场开放计划相结合,几乎没有费什么劲,就让兰普生先生成了自己人。中国现在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还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广泛的波及,属于暂时还站在岸上的那群人。如果中国现在能够放开市场,让国外的商品进入,对还在经济漩涡中挣扎的国家,不啻一种大大的恩惠。而且欧美国家在东方国度建立生产和贸易基地,既方便于就近对市场的辐射,又能把中国纳入自己的产业链当中,再由此培育中国产业人口的消费能力,养成一个日渐发展永不衰竭的产品市场。

        这是福音啊,是上帝的子民在黑暗中得到的最温暖的讯息!兰普生公使如此想着,便成为了东方开放政策的信徒。

        实质上,在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以来,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已经丧失,全部掌握在西方人手中,关税的税率自然很低,不可能成为阻止西方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但由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占着主导的地位,造成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特点,对外国商品实际上没有多少需求。

        经过多年对中国经济特征的研究,西方国家也认识到了改变中国市场的艰巨性。但凡是个工业发达的现代化强国,也就是商品市场潜力深厚的国家,必然走过土地制度改革、人口城镇化和产业人群庞大发展这些历程。可中国现在庞大的劳动力却被束缚在落后的农村,干这极其低效的生产劳动,而且其可怜的劳动成果还被农村的乡绅地主占有了绝大部分,自己能留下来消费的则为数寥寥。西方商人们也从没有想过在中国去发展现代化工业和服务业,来培植产业人群,因为这是国家层面的行为,商人是不可能去承担这项见效慢的任务的。

        而就在这些经济学家无奈地哀叹的时候,中国的副领袖出面主张,通过开放中国市场,引进外国的多余产能,趁势发展中国的基础产业,让自己融入世界经济的产业链中。那么大家所希望的城市发展、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的愿望不就轻易实现了吗。

        有了这种认识,辛昕就被兰普生先生当作了天使,舞会上全无一点别的心思,只想着怎么把他的计划和英国的复兴拴在一起。对于辛昕提出的进口大量英国工农业产品,并由英国政府背书开具信用证的事情,兰普生先生也是满口赞成,并自己认为,这项贸易是实施中国开发的必要基础,全世界都要感谢大英帝国为东方市场的深入开拓做出的这项努力。他答应,将立即向伦敦汇报,并动用自己的人脉,尽力促成这笔交易。

        辛昕还在好奇这位公使怎么没有提英国在随后的中国开放中占有什么特殊的权益的,反复确认了两次,才明白英国人的心思。一是英国能在这时候,与中国做一笔大生意,已是捡了个大便宜了,心中自然是支持的。二是英国政府去年底实行了一项令全世界切齿痛恨的政策,那就是和英国的各殖民地国家自己形成了个经济圈,单方面提高关税来阻止外国商品进入这个市场,打破了自由经济的规矩,毁坏了自己作为世界领导者的形象。现在是修复形象都还来不及,暂时不敢在中国开放这件事上过多地谋私利。

        辛昕确认英国有无特殊权益要求,也是心里有底了。他向兰普生表达了他绝不允许各国就像对待前清那样,每家通过军事威胁、财政支持甚至行贿的方式,攫取有异于他国的特殊权益。他要保持他的计划的绝对公平和透明,让全世界都能以理智的眼光,在可预测的前景下,对中国的开放保持长久的正面预期。如不能做到这点,不如不搞。

        西方世界在1931年开始时,就慢慢地从危机开始的混乱中反应过来,一改之前政府不作为的作风。但沉疴已久,再加上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针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形成合力。光是解决自己国内的问题就难见起效,更没心思与别国协力,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但是,他们的意识已经模糊地统一到一定的高度,那就是需要一种共同的力量,才可能挣脱面前巨大的困局。在突破这个困局的时候,绝对要求各方都能公平相待,不然有一方觉得受到了大家的亏待,那么他就会变成撕裂这种合力的负能量了,这点尤其在各主要经济体中更显重要。

        辛昕的计划就是希望各国利用中国以牺牲自己暂时利益,无条件开放市场的机会,各国都能统一地给予相应和支持,参与中国的新的建设。创造一个更大的市场增量来消化大萧条的各种矛盾,这远比各国在自己国内推行扩大公共财政,兴建各类设施来的更有效,也更有收获。毕竟在欧美国家中,基础设施本就与危机前的生产效率相匹配的,现在只是单纯地为扩大就业,而兴建一些超前的设施或者多余的设施,实际上就是一次新的浪费,远没有投资中国开拓或培植市场来得更有效果和长远的影响力。

        关于这一观点,在辛昕与其他几个危机深重的国家使节探讨中,都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和称赞。除了法国,法国因为一战牺牲的人口太多,目前国内还能够实现较充分的就业,农业和工业都还处于自给自足的景象。所以就认为自己已经置身事外了,属于坐看世界在灾难中沉浮的观众,当然就没兴趣参加这次的各国共同拓展中国市场的举动。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都像英国一样,全盘接受了辛昕的论断,觉得找到了一条突破危机的道路。各位使节纷纷表示,除了说服国内政府外,也会联合起来,共同游说南京的中央政府,全面接受北中国的方案,将中国全境都作为未来的市场,全面向西方世界敞开。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8417312_1431824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