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赈灾 山东
冀南战役一结束,冀南前指就没有存在的法理依据了,秦川把前线剩下的琐事交给了何柱国负责,由他指挥部队继续向冀南石友三的老巢邢台和河南北部的新乡地区挺进,清除石友三的残余势力。至于张作相,因为老父病危,已提前交卸了总指挥(监军)的职务,赶回东北锦州老家去了。
这不是秦川要避嫌,张作相一走,他就要辞去副总指挥和第三军军长的差使,主要是从英国进口的大量粮食和机械已近到达天津港,堆积在那里,众人都不知道怎样处理。
因为策划这次向英国出口信用借款是秦川和辛昕几人的主意,虽然进口的名头用了华北政务会的名义,但还款的事还是落到他们身上,张学良只是给他们背书而已,肯定不会拿出真金白银出来还帐的。这下华北政务委员会的人,谁也不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只能是他们几个出面处理。
在秦川和辛昕的筹划当处,这批粮食本就是用来赈济今年将要发生的“江淮大水灾”的,只有少量的是给北平行营养军用的。现在到了7月中旬,那场惊世骇俗“江淮大洪水”如期到来了。
1931年的江淮大洪水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最大的几次大水灾,波及全国16个省市,南到珠江,北到黄河,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一时翻做泽国。根据后世统计,这场大洪水造成了约6000万人家园被毁,死亡人口达370余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亿元(银元,约为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分之1强),可谓是旷世大劫难。
最悲惨的还是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下,政府应对灾害无措,救济无力,有限的赈济物资被大量贪墨,直接转变成了一场人祸浩劫。在这种情况下,几个人是不会对此坐视不管的,因此便策划了这次的英国大进口方案。只是没法对张学良明说,只好以“买粮济军,稳定华北”的名头来操作的。
江淮大洪水的第一次洪灾已经在上个月,即6月18日到28日期间,在苏北、皖北的淮河流域发生了。就连要北上策应东北军,计划对石友三作战的中央军刘峙部,都被大水阻于蚌埠一带,无法按约去抄石友三的后路。好在东北军有了秦川这个开挂的人物,在10天之内,独力打垮了石军,才解除冀南的威胁。
现在通往江淮地区的交通已经打通了,是时候安排赈灾行动了。
几个人在策划这次救灾行动时,就定下了几个目标。首先,是人道主义的情怀,中国的经济和公私财产,以及人民生命上的损失如此之大,几个人但凡有一点办法,都会出手做些什么的。
其次是为今后的抗战做经济布局。这次受灾最重的地区,集中在长江流域,像武汉、九江乃至腹地的长沙、南昌等城市,都是辛昕策划的经济自贸区的重要骨架要点,也是今后抗战的重要经济支撑点和纵深要地。如果不能尽快恢复起来,就会丧失对外资的吸引力,当地经济和民生将继续穷困下去,失去对抗战的支撑。
沿海的开放城市倒是可以借此把外资进一步集中起来,但是抗战爆发,沿海的城市就会全部丢失,很有可能便宜了日本人。所以恢复纵深腹地的经济发展就是救灾的目的所在。
第三,就是中国产业人口的储备和培转型安排。在中国现在的政治体制之下,中央政府的动员效率极低,割据地区的自救行动更是不堪一提。想要靠着把持着中央和地方大权的草莽、武夫们来主持救灾,成效就根本不能抱着希望。
实际上,真实的历史上,几千万人最终接受的救济只达到每人6角银元的水平,只相当于灾民个人平均损失的013的比例,低到难以置信的地步。这种混乱和低效的救济,直接造成了大灾之后,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广大的国土腹地,农村经济间接破产,国家财富和工商业力量直到77事变时,都没有恢复到先前的水平。
几个人的计划,就是想利用手中的粮食,安顿这些难民,并把他们快速转化为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人口,这也算是借着这场大灾害,实现产业劳动人口的快速集中。
由于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毒害,绝大多数劳动者被束缚在农村的土地上,无法转化为工业化的城市劳动者,除了他们的能力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观念问题。他们被小农经济禁锢在土地上挣扎求存,收获极其微薄,根本不足以支持让他们接受必要的劳动技能教育。而这次大灾,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彻底失去他们生存所依赖的土地资源,但好处就是挣脱土地和旧有生产关系的束缚。
这些人出于谋生的选择,还是被人为引导,成为产业劳动者,就是一个对他们自己,也是对这个国家的一个直接的支持。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把他们集中起来,以救济为代价,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产业劳动教育和培训,就可以为接下来的经济特区发展供给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作为后世穿越过来的四人,都对共和国改革开发后中国农村为产业和城市发展提供的天量“农民工”印象深刻。任谁都不能否认中国的“农民工”对共和国现代化发展的巨大贡献。现在,这场大水灾,也会让大量的人自愿或者被迫转为非农业劳动人口,前提是要能救济他们、组织他们、培训他们,再为他们找到吸纳他们的产业体系。
在辛昕的经济开放特区发展计划中,就有劳动力动员和训练这方面的安排,并且也列入了那11亿美元的发展基金的计划开支当中。同时对承担培训教育的机构,还有很多奖励和津贴。所以这次救人也是生产产业劳动者的过程,几个人都给与了高度重视和巨大的期望。
第四个原因就属于无法对外人言说的啦,那就是图谋山东,赶走韩复榘,将山东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基础和根本之地。
在石友三叛乱之时,韩复榘表面上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他暗中支持石友三的证据可就掌握在秦川的手里,他不仅为汪精卫垫付了50万元的叛乱经费,而且还将东北军的相关情报泄露给了石友三。这些是秦川在战后对石军高级军官和幕僚时得到的口供,这些内幕情报已经提供给了秦川的舆论战小组,相信他们已经准备好了爆料和炒作的计划,只等秦川的命令。
冀南战役结束后,包打石友三军的三个东北军旅并没有回到原址驻防,而是挟大胜之威,会同在东线做守势的王树常军,共计6个旅,全部压向德州方向,做出要清算韩复榘的姿态。而在面对鲁西的衡水到馆陶一线,面貌一新的二十九军就在那里充当秦川的雇佣军,借口整训石军俘虏,慢慢向山东边界移动。
秦川不希望和韩复榘再打一场内战,那会损害他刚刚挣得的名声,他想用一种威压的手法,逼韩复榘让出山东。辛昕在4月份时,就和宋子文有过约定,由南京中央和秦川共同收回山东,实行共管。
现在,手握着大量救灾物质的秦川,就计划要强行通过津浦铁路转运到苏北灾区,而不让韩复榘这个山东的主人插手。不仅如此,他还要在山东境内的津浦路沿线设立兵站,武装保卫救灾生命线,说白了,就是武力进军山东,借救灾大义的名分,让韩复榘落入自己的军事打击陷阱当中。一旦与韩复榘的势力产生龌龊或者冲突,在政治、军事和舆论全面占优的情况下,秦川就师出有名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针对英镑汇率将在今年大跌的预计,几个人准备发一次大财。根据辛昕的回忆,在今年的9月份,由于英国政府最终废止了金本位制,造成英镑贬值超过了50以上,所以才有秦川和辛昕策划的这次进口信用证的手法。光是这汇差,就能赚上50的利润,何况这次进口的7成货值,都是在这大灾之年必然涨价的粮食呢,这要是价格上涨一倍,那就足足能有三倍的利了。
有了资本,他们就可以扮演一个慈悲的救难者、尽职的国民教育家、深谋远虑的经济设计大师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开创者,无数的光环,加上海量的资金投入,最后买下山东的控制权。
别忘了,秦川身后还有一家药厂的加持,这家药厂已经开始向南京政府的辖区供应种类齐全的救灾药品了,而且价格低廉,兼具救灾应急和日常健卫的作用。这好事当然要向全国宣传的啦,这也是为取得山东加分的事情。
你算算,这是一箭几雕啦?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8417312_1395196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