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屐痕点点 > 94.雾系清江6

94.雾系清江6


雾系清江(6)

        船行了很久,依然还可以望见武落钟离山*处的向王庙。就记起了石神庙门前的那副古对联:\"脉系魁头钟灵秀,面朝龙角子孙兴。\"所以才会有\"向王天子一支角,吹出一条清江河\"之说。廪君开发治理清江,有大禹之德;开拓疆界,建立巴国,所以土家族人把他尊为向王。据说这座向王庙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烧毁,1984年复修。

        突然想起学术上关于武落钟离山归属的一些争议。有消息说,长阳的那座位于都镇湾的佷山一直就叫佷山,之所以被封为土家人的圣地武落钟离山,则是上世纪80年代,长阳在争取成立土家族自治县的**下,才匆忙\"找\"出来的。历史的真相是,1980年,长阳成立地名办公室开始寻找武落钟离山,据说考察了七千多个地名,然后在1981年3月3日对外宣称武落钟离山就是佷山。殊不知,这座所谓的\"巴人圣山\"只是一个赝品而已。

        提出质疑的理由之一是大致方位不对。《辞海》记载:巴人\"周以前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而佷山则在长阳县中东部的都镇湾附近;根据《水经注》记载:\"夷水东径难留城南,城既山也……夷水又东径石室……夷水又东与温泉三水合,大溪南北夹岸,有温泉对注……夷水又东径佷山县故城南,县即山名也\"。夷水是古清江名,难留城则是武落钟离山的别称,这段描述说明武落钟离山在长阳盐池温泉以西,位于清江北岸,而佷山则在清江南岸,也与事实不符。

        质疑之二是与史料记载不符。因为西汉初年,古长阳被命名为佷山县就是因佷山而得名,在现存所有的史料中,都没有佷山即是武落钟离山的记载;而清同治三年编纂的《宜昌府志》将武落钟离山与佷山单列记载,一座在县西北200余里,一座在县西北80里。而明末清初的那位宜都籍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也在其《水经注图》上将两座山作了单列记载,武落钟离山(难留城)标注在盐水温泉以西,佷山则在长阳都镇湾附近。

        同时,《水经注·夷水注》记载:\"东北面有石穴,可容数百人,每乱,民入室避贼,无可攻理,因名难留城也\"。可是佷山根本找不到可容数百人的岩洞,而且在很山上至今仍未发现任何早期巴人遗迹,唯一与巴人有关的遗物是一件虎钮錞于,但那已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与早期巴人无关。所以在考古界有不少砖家叫兽依然坚持巴东的三里城才是真正的武落钟离山。

        我国现在流行以讹传讹,假话、谎话说得多了就成了真理。这一点也在武落钟离山的确认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在长阳之前,武落钟离山的具体方位并未引起学界的争议,而长阳拿不出证据否认同治版的《宜昌府志》和杨守敬的《水经注图》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只不过对于普通的游客来说,哪里才是武落钟离山管他们鸟事,好看、好玩、好耍才是第一位的。

        远远地又可以看见那座距离长阳县城9公里的隔河岩水电站了。因为这座1995年竣工的水库留有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既可以削减清江下游的洪峰,也可错开与长江洪峰的遭遇,减少荆江分洪工程和下游大武汉的压力,在1998年长江抗洪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那一年,长江第六次洪峰使沙市水位创下45.30米的历史最高纪录,隔河岩大坝临危受命,超限度地拦蓄洪水,使得荆江水位下降20-30厘米,避免了荆江分洪,为此,那个当年把九江大堤怒斥为\"豆腐渣工程\"的朱总理特别批示,表示感谢。

        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半,游轮花了5个多小时带领我们在清江画廊途游了百岛湖、倒影峡,看了天下第一大天生的清江大佛和孔雀开屏山;登上了仙人寨,拜了弥勒佛和观世音,进了巴人洞;登上武落钟离山,在向王庙祭拜了土家祖先在天之灵,石神台触*了神石为自己带来好运。在返回头、结束愉快旅程的时候,还是感觉值得第二次出游的。(2014年8月18日游玩,游记老婆写于8月19日,帮其润笔于8月21日)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6556_509319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