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三十三章 实不相瞒,我有一个本子

第三十三章 实不相瞒,我有一个本子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柳铭淇微微点头。

  这么说起来,这位萧大家还挺孤傲的嘛!

  不过人家也有骄傲的本钱。

  这就跟另一个时代的那些德高望重的演员们一样,你钱多都算不得什么,必须要有能打动他们的剧本,这才会让他们同意出演。

  如若没有好的剧本,他们宁愿歇着,也不会为了钱来践踏自己的演技。

  像是这样的演员,柳铭淇就很喜欢。

  所以他同样就对这个萧大家有了好感。

  一个人知道坚持一些底线,那么这个人就很有意思,值得交往一番。

  裕王妃此时也接话道:“萧大家算一个,秋仙不也是一样的么?这两年她唱戏的场数急剧减少,一个月才能听到两三场。我看啊,如果没有好的本子出来,恐怕她要不了多久也要退了。”

  “谁说不是呢?”

  身为资深票友的裕王爷忍不住就唉声叹气,“可那群人也真是蠢货,老是靠着几十年、几百年以前的剧目混日子,哪里有什么新的创意?别说是九仙们演得烦了,就是我看也看得有些腻了!”

  九仙这个词柳铭淇倒是听过,传说中戏曲行当的九位超一流人物,五男四女,一起就被称为戏曲九仙,在戏曲行当乃至民间,都拥有很崇高的地位。

  大康朝的治理比较宽松,也鼓励大家有更好的休闲生活,所以戏曲这个行当非常的发达,据说京里就有不下一百个戏班子,大部分都是人满为患,每天都爆满。

  没办法,人们的娱乐活动很少,总不能什么人都去花楼,都去赌坊吧?

  正常的娱乐才是最大的消费主力,那些小众的永远也成不了主流。

  另外在富裕的江南地区也是如此,江南三省浙江、江苏和安徽,一共有大大小小数千个戏班子,出了太多的人才。

  九仙之中的好几个,其实都是在江南的,并不全在京城,他们的主要地盘也就是在江南,而不是放在了京城。

  但这些人如果来到了京城唱戏,每一场都能爆满,连开几个月都不用担心客源。

  反过来说,帝京府的这群九仙大佬们去到江南,同样能有这样的待遇,甚至于还能被那些超级土豪们以包场的形式,直接请到自己的家里,为家里人唱三天戏。

  作为全天下最富裕的地方,江南的狗大户多了去了,包场这样的情形,在江南丝毫不算什么稀奇事儿。

  柳铭淇感慨的顺着老爹的话道:“不能推陈出新,这些戏曲的吸引力就会下降,从而流失大量的观众。观众少了,又会导致入行的人减少,没有了强大的基础,出彩的戏子也会减少,这样就更不能吸引人来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之后,这个行当也就完了。”

  他没有经历过戏曲的衰败,但是经历过相声的衰败,实际上道理是一样的,甚至包括了他最喜欢的港片,同样如此。

  甚至于在他来大康朝之前,传统类别的小品,比如由陈小二、朱老师、老黄、丹丹、大忽悠、小潘潘等人引导的那些,也差不多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裕王听着儿子的推测,脸上神情更加的愁苦,显然是在担心,自己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裕王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包括在商业上也是如此。

  哪个亲王像他一样,自己一点儿都不做生意,都是媳妇儿看不过去了,才开了五家酒楼,做点买卖的?

  普通的一个小城的大商人,都不止这点买卖了。

  人家礼王粮食买卖从江南做到了京畿地区,睿王的高利贷同样做遍了整个京畿,肃王的玉石买卖也大得很,怡王甚至和西北的蛮子在做牛羊马的买卖,哪个都比裕王这个老幺强。

  裕王自己倒不在意。

  他平日里最喜欢的的便是听戏,还是京城里有名的票友,很是维护了一群戏班的权益,深得各位班主和名角儿们的尊敬。

  裕王妃把他的神情看在眼里,也有些心疼。

  相公喜欢听戏,这个爱好比起许多皇亲贵族的怪癖来说,简直是淳朴得不能再淳朴了。

  况且他对那些美人名角,虽然很喜欢,但从来没有和她们发生什么,哪怕是有送上门的,他也没有要。

  单凭着这一点,裕王妃就很支持相公的爱好。

  眼见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裕王妃不经意就看到了悠闲自得的儿子,瞬间脑子里灵光一闪,“淇儿,老天爷给你开启了聪慧,那你能不能写一个好的戏曲话本呢?”

  大康朝的话本故事很多,有善于写故事的人,就拿到书铺去卖,少则几十两银子,多则上千两银子。

  遇到很出名的,一个话本富裕一家人,都不是什么开玩笑。

  无数的小姐和夫人们,就靠着每年几十个不同的话本来消遣平日生活了。

  当然话本更多的表现形式,还是在于说书先生们。

  他们拿到了话本后,便会自己揣摩一阵子,从而用说书的方式演绎出来,获得听众们的喜爱。

  说书先生这个行当,在大康朝比戏曲更加的繁荣,起码十来万人在从事着这个行当,戏曲去不了的一些小乡镇,都有说书先生的存在。

  可是有一点。

  戏曲话本可以拿来当说书说,但许多说书话本却没办法改编成戏曲。

  毕竟戏曲的要求很严格,在这古代算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娱乐,那些低俗的、犯忌讳的等等故事,一概不可能出现。

  以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非常受欢迎的说书话本,被人改编成了戏曲曲目,结果最后却没有人捧场,弄得损失很大的情况。

  专门搞戏曲的人之中,肯定也是有不少的专业写本子的人的。

  但他们能找到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也就那么多,几百年的时间下来,能写的好故事都被写了,新的拿出来很多都没有民间流传基础,当然就不怎么受欢迎。

  久而久之的,这些戏曲寻常的班子也能唱,但是那些顶级的大家们却是看不上,不愿意屈就这么一般的曲目。

  说白了,长期唱那些经典曲目的人,哪里还看得上低端的曲目?

  唱了就是在丢脸,丢份儿!

  ……

  本来裕王妃问儿子,也就是顺口一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

  因为柳铭淇从小就喜欢上树抓鸟、下河捞鱼,对于“文”的一方面,完全没有表现出什么天赋。

  只不过现下儿子正好在场,裕王妃也就问了这么一遭。

  结果她却没想到,柳铭淇还真的是有故事!

  少年看了看一脸忧郁惆怅的老爹,挠了挠头道:“爹,我唱一首歌给你听听。”

  说着,柳铭淇就唱了起来:“山对山来崖对崖,蜜蜂采花深山里来。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怎么样?”他问道。

  裕王犹豫了一下,“曲子调子挺好,唱得也中规中矩……”

  接着裕王妃马上就拆穿了:“得了吧,你也别胡乱夸他,就他那嗓子,唱什么都糟蹋曲子。”

  前世柳铭淇的嗓子就一般,这一世嗓子不但不浑厚,还略微显得有些尖锐,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声带薄”,没有任何唱歌的天赋。

  两世都有这个弱点,让曾经有一个德华梦的柳铭淇一脸无奈,“我是让你们听这首歌的内容!内容!听到最后一句了吗?梁山伯和祝英台!”

  “梁山伯和祝英台?”裕王摇了摇头,“他们是谁?”

  “你没有在戏曲里面听过?不是出名的戏曲人物?”柳铭淇欣喜的问道。

  “没有。”裕王还是摇头,“我听了小二十年的戏曲了,从来没有听过这两个人的名字。”

  “那就好了!”

  柳铭淇一拍手,“我现在……嗯,爹,我三天之内给你一个本子,你去给萧大家,她看了本子后,肯定就不会再想隐退了。”

  裕王听了几十年的戏,那些大戏他全部听了两遍以上。

  既然他说没听过,自然就不可能有这两个人在戏台上出现。

  那就再次证明了,两个世界有着很大的不同。

  裕王看着儿子,没有说话,但是“我不相信你”的神情,一览无余。

  如果是一些文坛的巨匠说这话,裕王还能觉得靠谱,可换成了这个除了认字之外,别的都不大懂的儿子,他相信了才是傻子。

  少年也没有多解释,急匆匆的就跑了出去。

  对于老爹这种凡夫俗子,根本没有解释的必要。

  《梁祝》这样的超级经典,如果都不能在古代红火起来,那简直是瞎了全大康朝民众的眼!

  小爷我一出手就是王炸,对于即将引发的超级狂潮,真是连我自己都害怕啊!

  ……

  注:“大家”一称,古代为女子尊称,最初记载于《后汉书·班昭》,“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又有唐代赵璘《因话录》卷三:“大家昨夜小不安适,使人往候。”

  窃以为古代用词称呼甚雅,比起今日的“小姐”、“女士”、“夫人”之类,档次似有天壤之别。

  还记得当年第一次看到此称谓,乃是黄易先生对纪嫣然纪大家所用,如今先生早已仙去,徒留感叹万千,惜之念之。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6495847_63889888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