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好一个科举制
“另外,微臣所创的这科举制与前朝诸多人才选拔的制度相比较,有三个优点。
第一,便是天下士子应举,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应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前朝察举制等最根本的区别;
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士子的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而并非某人或者某个州府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能草草了事的;
第三,科举制当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只需定期赴试即可。
如此以来,天下寒士自举即可,不必非要官府举荐。得不到举荐的,亦可自举。至于考试的科目,后期也可增加,只要是为了朝廷选材即可。
另外,微臣窃以为,这科举一制也可用在将校考校之上,换言之,即是‘武举’。
而关于武举的考核负责,自然是需要任城王.曹彰大人的兵部来全权负责了。具体考试的科目,臣也只是草拟了一些,诸如:远射、马射、步射、平射、筒射、马枪、摔跤、举重等等。
当然,行军打仗,与任城王.曹彰大人相比,微臣是拍马也赶不上的,以上科目,也仅仅只是参考罢了。而考试的时间,与科举相同即可。
以上种种,便是臣的科举制了,请陛下鉴查。”
此时的承明殿上,一如之前一般鸦雀无声,静悄悄的,甚至都能听到殿内众臣的喘息之声。
往日里的朝会,一般只需一个时辰即可,即便是有事要议,也不会超过一个半时辰。而今日的朝会,到现在已然过去了两个时辰了。
意思也就是说,这邓艾.邓士载已经洋洋洒洒的讲了两个时辰了,也才堪堪把这科举制说完,其中还有很多细节他都没有细说。如果真要细细谈论的话,或许又得像那时他进宫于皇帝讲解一样了,没个大半天的时间,是讲不完的。
如今皇帝.曹丕高高的坐在那龙椅之上,就像是一尊神,俯视着天下众生,观察着每一个人的言行神态。对于群臣现在的这个反应,也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第一,对于科举制,众人尚不知自己以及自己的那两位弟弟,还有陈群、司马懿、董昭等这些个众臣是个什么态度,所以也没有人敢当这个出头鸟。
第二,科举制的解说,邓艾虽然已经尽量的深入简出了,可毕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承明殿中,除了聊聊数人之外,恐怕大部分人都还没有完全明白其中所有的含义。这也使得,他们不敢乱说话,唯恐说错罢了。
第三,此事非同小可,是干系到天下寒门和豪门之间的一个大的变动。如今对于他们而言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了。
他们都有所忌讳,可自己作为天下共主,大魏朝的皇帝,此事事关大魏江山的千秋万代,便不能不主动的去发起这个战争。
只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自己三兄弟这次要站在往日队友的对立面了,或许不死不休。
陈长文(陈群,字长文)大才,十数年前在前朝察举制的基础上,改良出了前无古人的“九品官人法”。此法一出,整个朝廷以及天下一十三州的所有府衙,吏治都为之一清。
甚至一些个山中隐士都纷纷被发掘了出来,得以为朝廷效力。对此,自己高兴了许久,对这个几十年的密友,也很是感激。
所以,早早他便让其位极人臣,名列三公之一的司徒,后来又将其迁任为司空。在三省六部制推行之后,更是让他掌管了天下所有赋税、人口、田亩监察的户部尚书。
此,不可谓,不荣耀。
五年前,三省六部制推行之时,自己的子健小弟(曹植,字子建)和邓士载(邓艾,字士载)入宫向自己解说之时,便告知了自己。在三省六部制得以推行之后,还要有一部改天换地的举措,只是如今粗有大框,没有办法详细告知。
止到两年前,三省六部制进入第二步的时候,邓士载才堪堪进宫,当着自己三兄弟的面儿,详详细细的将这“科举制”于自己解说了一遍。
而当时,自己三人的反应,与现如今朝中众臣的反应都差不了多少。
略微有些许不同的是,自己三人很快便回过了神儿来。并且很快的意识到了此举措的不简单,和其中强烈的危险和隐患。
这一举动毫不夸张的说,是自三皇五帝以来惊天动地的一次大的改变。如果推行的好的话,对于天下读书人尤其是寒门子弟,那将是一次彻彻底底的逆天改命的机会。
对于大魏朝廷,那也必将能够使大魏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甚至远超秦汉的强盛国度。
但是,如果稍有不慎,那便是万劫不复。邓士载就不用说了,作为首创之人,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的。甚至自己的大魏朝廷,会比那只历两世的大秦还要惨,一世便会亡国。
所以,如此的种种,也迫使的自己不得不慎重,不得不提前布局。
因此,早在两年前三省六部制第二步推行的同时,自己三兄弟与邓艾便就已经开始在朝廷中,两大都护府以及其余各州郡,为今日之事做准备和埋暗桩了。
如今已然过去了两个年头了,三省六部制已然得以彻底的推行,兴学也已大有成就。其余的准备和暗装也都已就位,是时候推行着必然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制度了。
另外,这科举制一事也不能够再拖了。即便是按照三省六部制的推行来做参考,它还分了两部,用了五年的时间呢。
这科举制,五年能够小成,十年能够大成就很是不错了。
自己今年已经六十有三了,即便是自己的那两个弟弟,子文(曹彰,字子文)今年六十有一,即便是最年幼的子健(曹植,字子健),今年也已经五十八了。
虽说自己的父亲和钟繇伯父,以及不少的老臣都年逾古稀,甚至耄[mao]耄之年才身故。可在现如今这个年代,自己可不敢肯定,自己三兄弟能够像他们一样长寿。
毕竟,在这样的年代,仅仅只活了三四十岁便身亡的也大有人在。
譬如,昔日自己父皇麾下著名谋臣郭嘉.郭奉孝,五子良将之乐进.乐文谦、李典.李曼成,旧东吴的周瑜.周公瑾,凌统.凌公绩,旧西蜀的法正.法孝直等等。
当然,还有自己那个最为令人惋惜的曹冲.曹仓舒。
这些人,在当年无一不是精彩决绝之辈。可越是这样的人才,越发的容易遭受天妒,所以才会英年早逝。
自己三兄弟都是年近花甲,甚至年过花甲之人,谁还知道能够再坚持几年呢?
科举如此棘手之际,自己总不能将它留给下一代吧?这样的苦差事,还是自己来完成吧。大魏后世的君主,只需要享受这太平盛世即可。
这些个想法,在皇帝.曹丕的脑海中飞速的一闪而过。
曹丕在简单的恍惚之后,也终于缓缓开口了,“好一个科举制!”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这位皇帝陛下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而皇帝.曹丕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你们既然不说,那就我来说。当然我要是说了的话,自然也就直接把这个科举制从皇族的角度给定了性,将这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皇帝.曹丕的这第一句话,也无疑表示了自己坚定的态度。
看着满堂瞠目结舌的大臣,皇帝.曹丕并没有太多的表示,而是嘴角微微一勾接着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在朕看来,邓士载的这片‘科举制’实为自古以来难逢的创世奇作。朕深以为是,不知诸位臣公意下如何啊?”
皇帝.曹丕发表完了自己的想法,自然是需要再问问在座大臣们的意见了。
虽说他是贵为九五之尊,但治理这大魏帝国终究还是要靠这些官员们的,总不能只搞一言堂。
可是即便曹丕已经将话题传给了他们,这些个人精大臣们却依旧没有一个愿意主动开口发表建议的。毕竟螃蟹虽然好吃,但第一个吃螃蟹的,总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才是。
而任城王.曹彰和江陵王.曹植虽然早在事前都已经定了调子,但是他们现如今也不可妄动,只能是一会儿见招拆招,为邓艾提供助力,其余的暗桩和准备也就更不用说了。
见到无人开口,皇帝.曹丕的脸色也不由得阴沉了几分。
在大殿之中扫视了一圈之后,他的目光最终在一个有着鹰视狼顾之相的大臣身上停了下来,“仲达,你对此有何高见啊。”
往日里办事非常爽利的司马仲达,今日竟然破天荒的也扭捏了起来。
只见他过了四五息之后,也才缓缓的从众臣之中扭扭捏捏的走将出来,双手捧着象牙芴板,缓缓一拜道。
————————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6160527_7073873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