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兔死狗烹?
最为重要的是,陈群在当初建安年间所建议推行的九品官人法,在座的众人都是受益者。这也是为什么,众人会选择在陈群府中相聚的原因了。
有御史中丞兼礼部尚书的司马懿和太常兼工部尚书的董昭开头,接下来的话题便活跃的多了。
只见那平日里以中正稳健著称的刑部尚书崔琰,此时也缓缓的站起了身来,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二位大人所言有理,老夫也深以为是。像我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为了帝国,为了朝廷,无一不是竭尽全力。
甚至倾覆全族之力,自掏腰包创建了信都书院,资助一些寒门士子入学。可现如今呢,我们又得到了什么。有句话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这些个挖井人到最后,竟然没有了水吃。
这分明是东郭先生与狼的真实再现嘛,这换谁,谁又能受得了?”
这崔琰,崔季珪出身清河崔氏,也是后来清河崔氏一族的族长。其从弟崔林在前朝时,就曾经位列三公。
而他与陈群、司马懿、董昭等人一样,都是年轻时被家族举荐为孝廉,或者由于家族威望,才被一些诸侯所征召入仕的。因此,对于家族影响力的好处,他自然是最为知道不过了的。
当初朝廷推行兴学国策,他看到了其中的利处,联合博陵崔氏一同兴建了天下一十三州第一所私人的书院,信都书院。后来更是得到了皇帝.曹丕的亲自提匾嘉奖。并派出当时时任司徒的陈群,北上冀州亲自宣读诏书。
最后的事情,众人自然也就知道了,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名利双收。
一时间,信都书院的名声,得以弘扬四海而闻名于天下。信都书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书院,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也一举成为了实打实的北方第一大家族,就连太原王氏都望尘莫及。
北方各州的寒门子弟闻言之,也纷纷前往信都书院求学。
后来的事实也正如当初崔琰在家族会议上所说的,那些个寒门士子,即便是在后来进入了朝廷或者府衙,但也是崔氏的半个门生。而当初崔琰想要创立信都书院,其实也是为了这些。
不久后崔琰便从一个冀州刺史,迁任了司隶校尉。再之后,仅仅短短数年的时间,他又进入了朝廷中枢,担任掌管天子亲卫的执金吾。
三省六部制推行之后,皇帝.曹丕因为他的刚正不阿,更是将他提拔成为了六部尚书之一的刑部尚书,掌管天下一十三州所有的刑法。即便是博陵崔氏的族长崔昶[chǎng],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州之长的封疆大吏冀州刺史。
这种一家出现两个肱骨大臣,即便是在整个帝国都不多见。
现如今,朝廷要推行的科举制,必然会动了他们这些氏族们的利益。一个人已经吃进嘴巴里的,再让他吐出来,也必然是不可能的。
科举制如若实行,天下寒门和普通的士子,想要入仕从官的话,就再也不需要他们这些士族们的举荐了,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投碟自进了。以前在自己面前摇尾求食的人,现如今竟然要与自己平起平坐,分庭抗礼了,这谁又能受得了呢。
所以以前平日里一心为公的公卿大臣们,当真正涉及到自己宗族利益的时候,还是会撕下那所谓的文明的外衣,这也才是人间真实。
崔琰刚刚的一番话,也正说到了堂内众人的心坎里去了,他的话音方落,堂内的众人便七嘴八舌的自此讨论起来。
“是啊是啊,季珪大人(崔琰,字季珪)所言甚是啊。”
“谁说不是呢,像我太原王氏,当初推行九品官人法之时,也是尽心竭力的帮助还是征北将军的曹彰大人,而且还是曹彰大人亲自上门拜访的。可现如今事成了,用不着我们了,就想把我们甩到一边去?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就是,朝廷和皇帝陛下把我们当成什么了。狐兔死走狗烹乎?”
......
眼见众人说的越来越离谱,坐在主位上的司空.陈群也终于忍不住了,随即皱着眉头开口道,“诸位同僚,诸位同僚请稍安勿躁。你我今日来此是为了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而并不是单纯的只是来发牢骚。”
见到主人发话了,堂内交头接耳吵吵嚷嚷的众人也才渐渐的安静下来。
陈群扫视了堂内众人一圈后,继续不紧不慢的说道,“以今日朝堂上所发生的事情看来,这科举一制,咱们陛下是持肯定的意见的。曹氏一族和夏侯一族,这些宗族和重臣们自然也就不必多说了,肯定是要跟皇帝陛下站在一起的。
上一次,朝廷推行三省六部制之时,虽说也是那邓士载之谋,可那太傅.曹植.曹子健大人,也还曾经在京中拿着三省六部的论策,提前挨个拜访咱们这些个老臣,以求得咱们的支持。
可这一次,同样是事关朝廷和国家的大事,他们竟然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在座的你我无不是大魏的股肱之臣和封疆大吏,事先却没有一人得知这个事情的,充分说明了这件事情的不正常。
同时也说明了,陛下和曹氏、夏侯氏宗族以及那些个寒门出身的大臣们,对这一次制度推动的势在必行。诸位应该也已经发现了,在座的你我无一不是出身各大名门士族。这也充分说明了,此次科举制,主要针对的也是我们这些个名门望族。彡彡訁凊
据实而讲,科举一制对朝廷对天下而言,是有好处的。毕竟天下读书的士子们何其多,而像你我这般出身士族的也不过才占十之三四罢了,终究还是那些普通人占了大多数。皇帝陛下这么做,无非也就是想着让天下一十三州所有的读书士子,以及有特殊能力的人都能够为朝廷所用罢了。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陈群的一番话,使得堂内的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没错,他们刚刚是义愤填膺的说了好多发牢骚的话,甚至司徒兼太常的董昭,都说出了要带着整个家族一同致仕的话来。
可是再怎么义愤填膺,又有什么用呢,最终不还是于事无补吗?
而陈群也不愧是能够在爵位和官职上能够略胜董昭一筹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让他来担任司空和掌管天下一十三州土地、人口、粮税的户部尚书。
也只有陈群能够在众人都热火上头的时候,还能保持着冷静,抽身出来,站在全局的立场上面去客观的分析当下事情。若不是没有这份大局观,它也不会创造出前无古人的九品官人法。
当然,同样拥有这种大局观能力的还有一人,那便是一旁的司马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了。司马懿能够和陈群一样位列曹魏四友,成为皇帝.曹丕保驾护航的从龙之臣,手中自然也有几把刷子。
在众人都沉浸在陈群刚刚这番话的时候,司马懿早已经有了同样大局观的想法,并缓缓的开口了,“长文(陈群,字长文)刚刚所言,不无道理,我也深表赞同。
这科举制,于天下一十三州所有的大魏百姓而言,自然是利大于弊的。可对于在座你我这样的大家族而言,却是弊大于利的。这些事情,在座的你我是必须要知道的。
另外,在下窃认为,无论在座的你我如何反对,可这科举一制,最终还是要在我大魏所推行的。”
此话一出,众人再次炸了锅。他们本以为即便是天下寒门士子和普通读书人占大多数,但是现在朝中大臣和各州府的官员大部分都出身名门望族,想要组织一下这科举制的推行应该是没问题的。
最坏的打算无非是......
他们能够将曹氏一族推上天下共主的位子上,自然便能够再把他们拉下来,大不了鱼死网破谁也别想好。
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号称鬼才智囊的司马仲达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又怎能不让他们惊讶呢。一时间,整个大堂再次陷入了喧闹之中,即便是主位上的司空.陈群,此时的眉头也不由得更紧了一些,稍微好一些的是,他并没有像其余众人那般大声吵闹。
而众人的反应,似乎也都在司马懿的意料之中,只见他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大堂中间,一边伸出双手示意着,一边大声道,“诸位臣公,诸位臣公,且先听在下把话说完,再吵闹也不迟啊。”
听到这里,堂内的众人才强行压下了心中急躁,再次安静下来。
随即,只见那司马懿面带微笑,依旧不紧不慢的说道,“诸位心中所想,在下已然尽知。可也请诸位想一想,即便是我等出面阻止,可又能如何呢?
无非是两种局面,一是鱼死网破,二是稍微迟缓一下科举制的推行。可最终结果,依然无法改变,这科举制既然已经面世了,就没有人能够阻碍它的推行了。”
————————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6160527_7071858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