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晚明之我若为皇 > 第182章 秦王

第182章 秦王


  虽然东厂和外务府以及通政司各有一套消息传递渠道,但若论效率,还是锦衣卫的最快,且锦衣卫衙门与其他衙门不同,他的服务对象只有崇祯皇帝一人。

  除非有特别紧要的大事,孙传庭和卢象升绝不会借用锦衣卫的消息渠道,崇祯皇帝深知这一点。

  崇祯皇帝眉头皱了一下从王承恩手中接过木匣,从里头取出两封奏疏来,上头的一封是孙传庭的,崇祯皇帝迟疑了一下,将孙传庭的奏疏放到一边,拆开了卢象升的奏疏。

  “臣卢象升冒死以闻,乙亥年丙戌月己巳日辰时,建虏皇太极率八旗兵犯边,兵力之巨为历年之最,庚午日袭大胜堡,为虎大威击退,下午又袭流水堡,兵围锦州城。

  以臣之揣测,建虏之所以选择此时犯边,其一为得知我大明藩王之乱,其二需过冬之粮。

  建虏虽勇,然臣必日夜严防,不教建虏有可趁之机,边镇将士,粮草充足,士气锐不可当,请陛下宽心。

  此外,臣已令人知会山陕总督孙传庭,令其多加防备,倘有可趁之机,臣欲领天雄军出关迎敌,望陛下知悉。”

  崇祯皇帝看完了卢象升的奏疏,将信又交给了王承恩,王承恩接过也看了看,眉头不由得也皱了起来。

  “皇爷,建虏选在此时犯边,定然与那福王有关,其心当诛。”王承恩沉着脸道。

  崇祯皇帝已经开了诛杀藩王的先例,王承恩也不怕这么说会令崇祯皇帝不高兴,且崇祯皇帝布下这张大网,就是为了将尾大不掉的宗室一网打尽。

  其实,按照王承恩的本意,他并不建议真的将藩王杀绝,因为那会给崇祯皇帝的身后之名埋下阴暗的一面,毕竟都是太祖高皇帝的血脉,哪有对自己家赶尽杀绝的。

  只是这福王的行为已经触犯了逆鳞,不论宗室之间如何争斗,成王败寇都没什么可说的,可你朱常洵竟然勾结建虏,这事儿的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朕本来就没打算放过他们。”崇祯皇帝喃喃道。

  崇祯皇帝时心狠手辣之人吗?他自己肯定是否认的。

  不论是钱士升案、还是后来株连的落水案,崇祯皇帝都是给了他们机会的,只是他们都不中用呀,宁愿选择当守财奴,也不愿将地窖里的银子交出来。

  还能怎么样,他只能去抢喽!

  宗室何尝不是如此,崇祯皇帝本人虽然对这些宗室没什么好感,但这些家伙身上毕竟跟他一样也留着朱家的血脉。

  只要他们肯支持他的新政,将侵吞的田产交出来,按时按量的将商税补缴,配合他以后所有的改革方针,崇祯皇帝绝对不会整这一出。

  但宗室的问题肯定要解决的,否则他可不会让朝廷养几十万头只会吃干饭生娃的朱。

  本来他打算给这些藩王指条明路,譬如让他们自己组船队去海外经商,也可以挑选些有能力且忠心的藩王外派,毕竟等他处置好国内的事,必然要谋划海外。

  相比于外姓人,这些藩王相对来说肯定比外人好些,就如同当年蒙古帝国在欧亚大陆的诸多汗国一样,他老朱家肯定也可以。

  唉,只是啊,这些藩王实在令他太失望,只打了一巴掌就合起伙来谋反了。

  “不过皇爷倒是也不用担心,九边重镇历来都是咱大明的中流砥柱,这两年陛下又是加派钱粮,又是敦促各地边镇勤加练兵,如今九边不仅有原来的兵马,还充入秦兵和天雄军的十万人,想来建虏肯定占不了便宜。

  只是卢总督竟然想择机出关与建虏野战,依老奴拙见,恐怕有些草率。”王承恩道。

  大明自历经萨尔浒之战、浑河之战后,在精锐尽失的情况下,已经转入完全防守的策略,这其中有兵力上的问题,也有心理上的问题。

  建虏也好,蒙古人也罢,都是及其擅长野战的蛮夷,萨尔浒、浑河大战的惨烈,已经将朝廷里大多数官员的敢战之心磨没了。

  大多数官员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以至于十几年来,只闻建虏犯边,边军则龟缩在城防之后被动挨打。

  王承恩毕竟不是崇祯皇帝,局限于旧有的观念里无可厚非,崇祯皇帝倒是也不生气。

  “你是觉得出关草率,还是觉得这封奏疏写的草率?”崇祯皇帝轻笑了一下道。

  其实这个消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并不感到很意外,毕竟锦衣卫两个多月前就已经将此事查出了端倪。

  他刚才之所以选择先看卢象升的信就是想印证这一点。

  至于草率不草率,王承恩不懂军事很难理解,崇祯皇帝也好,卢象升、孙传庭也罢,秦兵和天雄军本就是为了建虏而组建,而崇祯皇帝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两年了。

  “唉,老奴只是觉得,此事倘若让朝臣们知道了,恐怕又要生出许多事端。”王承恩见崇祯皇帝并不因此生气,便改口道。

  “放心,卢爱卿才没你想的那么笨,给通政司的奏疏岂能这么写?”崇祯皇帝鄙视道。

  之所以将择机出关的事专门写到这封密信里,本来就是卢象升专门给崇祯皇帝看的,否则擅自出关就算仗打赢了,也会被群臣攻讦。

  卢象升临行前,崇祯皇帝就曾交代过,给了卢象升便宜行事之权。

  何为便宜行事,简单说来就是又便宜就去占,只要于战局有利,皆可先斩后奏。

  崇祯皇帝说完,便将孙传庭的奏疏也打开,与他预想的一样,奏疏中写的是关于秦王谋反的事。

  根据崇祯皇帝的旨意,秦王的兵马刚出西安没多久,孙传庭便率领整整五万大军将其重重包围。

  之所以出动了如此多的兵力,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崇祯皇帝的命令是,不可使秦王的一兵一卒出陕西。

  陕西的鼠疫还在蔓延,为此锦衣卫和东厂也加派了人手,在陕西边界形成了一道封锁线,只是这封锁线对个别流民还好处置,倘若大军前来势必挡不住。

  而秦王的兵马一旦出了陕西,鼠疫就有可能如脱缰的野马般,将整个北方葬送,所以,崇祯皇帝的死命令,务必将秦王的兵马全歼。

  秦王的一万多军队里,早已传出有鼠疫的症状出现,孙传庭自然知道鼠疫的可怕,全歼秦王兵马后,即刻命令将全部尸首就地焚烧。

  一万多尸体同时焚烧,想想都知道有多么壮观,听说战场外头十里飘香。

  比较有趣的是,孙传庭其实也接到了秦王的十六万两贿赂。

  毕竟西安距离边镇并不远,秦王不指望孙传庭跟着他谋反,只是想借道,意思是他将以最快的速度带着军队出陕西,让孙传庭假装没看到,孙传庭答应了。

  倒不是秦王蠢,实在是按照当时所有人的估计,天下藩王一起谋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朝廷也如同得了癌症一般没有任何动作,以至于所有人都以为藩王的胜算很大。

  秦王答应孙传庭,不用他投诚,只要放他出陕西,日后他登上大位,必然记上他的功劳,这样即便他最终战败,孙传庭也完全可以为自己辩解。

  他以为孙传庭会守信用,可最终他败的很惨。

  “给孙传庭写个条子,就说秦王患了鼠疫,不治身亡。”崇祯皇帝沉吟了一下道。

  一般来说古代有个惯例,就是击败了敌军后,将首领押解京城献俘,以彰显大明之君威。

  可杀自己老朱家的人,想想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崇祯皇帝也压根不想去见这群亲戚悲痛欲绝悔不当初的脸。

  毕竟都是成年人了,总得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是,老奴遵旨。”王承恩得了令后,拱手弯腰向后退去。

  “另外,告诉孙传庭,派一支偏师去平凉和甘肃,韩王与肃王倘若识趣,可接受他们的投降,但是,孙传庭本人必须呆在宣府、大同一线。”崇祯皇帝又道。

  目前比较尴尬的应该就是韩王和肃王了,这两位地处偏远不说,想要去京城就得穿过整个山陕,而他们的盟主秦王已经狗带了。

  这就尴尬了,去吧,没领头的了,他们的兵力也少的可怜,不去吧,起事的消息已经传遍了附近的州府,就算现在他们对外宣称不想谋反了,估计也没人信,毕竟这又不是过家家。

  之所以不让孙传庭离开宣大防线,是崇祯皇帝担心建虏久攻不下关宁锦,就转战宣大防线,有孙传庭坐镇,崇祯皇帝心里才踏实。

  王承恩欣然领命而去。

  ……

  锦州城。

  虽然才刚入十一月,但此时的关外已经格外寒冷,昨夜下了一场大雪,以至于锦州城内外白茫茫一片。

  寒风呼啸,夹杂着鹅毛般的大雪,吹打在城墙上站的笔直的士兵脸上,士兵的眉毛都结了霜,倘若不是偶尔有热气从口鼻呼出,远看仿若雕塑一般。

  “老孙,到咱轮值了,莫杵着了,下去喝碗热汤吧。”一个士兵扛着镗粑走过来,笑嘻嘻的道。

  即使是在这样的苦寒之地,这些士兵脸上却并未觉得苦,事实上,与一年多前相比,边军的生活条件已经好上太多了。

  不仅能吃上个饱饭,类似这等寒冷的日子,轮值下防的士兵还能喝上一碗滚烫的姜汤,既能驱寒暖身子,还能预防风寒之疾。

  “害,你可来了,俺都让冻成冰雕了,建虏虽然撤兵,但你可得小心点,小心他们去而复……”老孙话没说完,眼神却已经定格在城下的迷雾中。

  “敌袭——敌袭——”

  ……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2886526_66379158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