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过河
进入十月以后,河阳南桥进入了紧张的重建阶段。
度支校尉杨宝拉了十五万斛漕粮至南岸卸货,大车小车立刻装满粮食,经临时浮桥输往北岸——这条浮桥两次被冲毁,第三次终于建成,到战争最后阶段都没用上,如今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了。
禁军也派了数千兵士,在河阳南城附近扎营屯驻。
至于他们能不能保障桥梁建设顺利完工,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反正经过一个月的整顿,这支部队表面上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
十月初五,韦辅来到了河阳南城,夜宿渡口,准备第二天乘船去中潬城,再经河阳北桥抵达遮马堤。
住宿条件还不错,听闻朝(邵)廷(贼)打算在这里建一个大型驿站,分南北两个部分,供往来信使、军将、官员歇脚、吃饭、换马,这個应该就是了
如果有行人、商徒想住驿站的话也可以,交钱就是了。
有围墙、有驿卒、有饭食,不比宿在野地里强?
吃罢晚饭后,韦辅四处闲逛,看着堆在墙角的砖瓦,拿起一块看了看。
这是一块绳纹板瓦,质地优良,上有“南甄官瓦”的戳印。
好家伙,居然是官窑出品的砖瓦。
甄官署是一个衙门,简单来说,最大的业务是经营官窑,烧制砖瓦。
另外,还会制作石板、石刻,以及陶土器具。
丧葬业务也有,比如豪华大墓前的碑铭、镇墓石兽等等,没有甄官署不干的。
该衙门位于洛阳东南,故有“南甄官瓦”字样。
转了一圈后,发现外头太嘈杂,到处是锯木声、车马声,于是便回了院中,正巧遇到另一位住客。
二人打过招呼,才发现都是官人,一为南阳国大农(韦辅),一为前襄城公主家臣、现河阳令(程元谭),于是坐下闲谈。
坐下之时,两人都下意识紧了紧袖中的书信,害怕被人看见。
韦辅手中的是南阳太妃刘氏写给邵勋的信。
程元谭手中的则是襄城公主司马脩袆写给邵勋的信。
韦、程都是精细人,自然不会让对方发现这个小秘密。
“听闻匈奴骑军大举南下,牧马河内,却不知如何了。”程元谭首先挑起话题。
“老夫所知还不如程公呢。”韦辅苦笑道:“只在路上听闻,船只日夜不停转输粮草军资至北岸,回程时带了不少军士回来。”
“陈公竟然嫌北岸兵多?”程元谭惊讶道:“那为何还征召各家部曲?”
“哦?程公所携之部曲……”韦辅问道。
“然也。”程元谭点了点头,道:“一共四十七骑,乃公主家兵,尽皆付于陈公,以实其军力。”
“还有别家部曲么?”
“其他的却不太清楚,只知王国舅之妾荆氏遣其兄荆成率三十骑投军。”程元谭说道:“唔,长平殷氏之殷熙率自家部曲百骑投军。只是耳闻,做不得准,或有讹误。”
韦辅暗思,其他人便罢了,长平殷氏却做不得假。
这是颍川本地士族,族中又有女子在陈公府上为媵妾,投军一点都不奇怪。
自年初那场昏礼之后,颍川士族已经不再瞻前顾后,开始下血本了。
“淮颍突骑之乡,果是不凡。”韦辅感慨道:“今日道中还见得数十骑北行,一问乃是汝南突骑之后,骑得驴骡北上投军。”
淮颍突骑后裔主要分布在颍川、汝南、南阳一带。
尤其是汝南,地多名山大川,盛产驴骡,有点骑战基础的人不少——就算真忘了祖上的手艺,多多少少练过骑马,也缩短了训练时间。
“陈公打赢了遮马堤之战,骑军损失应当不小。”程元谭又道:“征世家之私兵骑士,也是无奈之举。颍川、汝南被这么一通搜刮,乡间纵马驰猎的少年却少了许多。”
韦辅轻轻点头。
事实上,他此番北上的任务之一,就是见到陈公,尊奉他的号令。至于是什么任务,大体上也清楚,其一是买马,其二是募兵。
长安已经光复,走武关可至蓝田。
以南阳王府的名义、京兆韦氏的身份,再加上千余兵丁护卫,交涉一番之后,应不至于被留难。毕竟陈公可是大晋朝的忠臣啊,关中的刺史、都督们没必要为难他。
买马募兵之外,其他任务也是有的,比如联络秦州的南阳王保。
此事可与买马募兵一起办了,方便得很。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可能一点危险没有。
关中新复,乱糟糟的。刺史、都督们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强吗?一点都不强。
被他们唤来的羌氐诸胡四处抢劫杀戮的可不少,关中百姓也很烦他们,甚至大打出手,认为他们比匈奴好不到哪去。
这些事,流民们讲了很多,韦辅早就有所耳闻。
一千兵能有效护住他们吗?尤其是带着财货的时候。
真的很难讲。
不过,韦辅愿意走这一趟,原因无他:他看到了陈公的野心。
大胜之后,没有自矜自傲,目空一切,而是未雨绸缪,招兵买马,这是干大事的样子。
而且,他隐隐觉得,陈公一直在盯着关中,苦思插手关中之策,这更让他感叹钦佩,进而干劲十足,想要做出一些事情,以期飞黄腾达。
二人随后又扯了一会诗赋音律,随后便各回各屋,休息去了。
第二天,韦辅一大早便离开了。
他带着十余随从,登上了一条运输资粮的船只,向北行去。
河面上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见。
老船工也打起了精神,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船只,向北岸行去。
曾经横跨南北的河阳南桥已经被烧毁,工匠、役徒们正在尝试重建。
韦辅瞪大眼睛看了许久,只看到了一艘从北岸返回的船只,上面坐了二十余名军士,没有铠甲,器械也不是很全。
很明显,这是陈公的屯田军了。多半还来自豫州,估计要放他们回家了。
闲极无聊之下,他又看向船舱中的货物,居然是咸菹、冬葵和芜菁。
“这芜菁不错。”韦辅拿起一根水灵灵的芜菁,笑道:“洛阳亦有人种此菜?”
“官人有所不知,这菜是传舍种的。”船工回道:“传舍有三十亩菜田,种了冬葵、芜菁。都是襄城人,他们带过来的种子,老朽不太懂这些。”
传舍就是驿站。
驿站一般都有驿田,种植粮食、牧草、果蔬,供驿站开销,大驿站有田数百亩并不奇怪。
“传舍的健步都是襄城人?”韦辅有些诧异。
“官人昨晚便住在传舍,难道不知?"船工惊讶道:“南城传舍有十余健步,皆屯田军士卒。几个管事的多为银枪军老卒,受过伤,没法打仗了,就在传舍干着。”
“在传舍领俸禄?"韦辅问道。
说实话,十余年来,战乱不休,各地的传舍早就完蛋了。
国朝传递公函、消息,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专人送信,在传舍换马不换人,送达为止。
一种是流转送信,即送信的“健步"只在固定的两个传舍间来回,速度较慢
现在基本都是专人送信了,而且还得给配备护卫,多带马匹,晚上还不一定有地方住,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
“不领俸禄。"船工说道:“陈公给了南城传舍儿百亩地,有田,有草场,有果园,还有菜。往来公干的信使、将佐吃什么、喝什么,都有定规。超出部分,自己掏钱。往来商旅吃住,亦得掏钱。”
“现下怕是没什么商旅。“韦辅笑道。
“官人说得是。"船工说道:“听闻陈公时不时给点赏赐。月初老朽在传舍歇脚,就见到官中人物送来了十匹绢。若是太平年景,这个传舍可不得了。若能传给子孙,便是死也甘愿,足保一家富足啊。”
“是啊,若是太平年景,河阳三城又是什么光景..."韦辅叹了口气。
叹完气,嘿嘿一笑,自言自语道:“陈公对跟着他搏杀的老人,真是没话说。让人没有后顾之忧,死命拼杀就是了。”
橹桨划过河面,发出“哗哗"的声音。不一会儿,中潭城已从薄雾中隐现。
河渚上有人在摘菜,有人在割草,有人在宰杀猪羊,忙忙碌碌,却又意态闲适。
看样子,他们并不太担心北岸的战局。
有些船只行到此处就停下了,然后卸货、载人。
他们这艘船只则继续向北,直到薄雾散开之时,方才抵达河浦码头。
太阳渐渐升起,映照得北岸光芒万丈。
韦辅登上了长堤,俯瞰北方,顿时被宏大的场面所震慑。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2640193_80725657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