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晋末长剑 > 第四章 长史与司马

第四章 长史与司马


腊月,平东大将军幕府悄然变成了车骑将军幕府。

    人员没变,就是牌子变了。

    身为幕府长史的裴康年前出去巡视了一番,突然就病倒了。

    好在病得不是很严重,他又不肯放权,只把一部分公务交给了留守的左司马陈有根、从事中郎毛邦、参军庾亮等人分担,大事还是由他自己做主。

    十一月底,公府左右常侍乐宽、吴前二人募兵而回,请求增拨钱粮器械若干。

    裴康审阅完毕后,核准了,交由分管参军负责。

    此番募得四千余兵,全部编入银枪中营。

    中营本有六幢兵,分出两幢至黑矟军,又各分一幢至左右二营补充战损,眼下补充新兵后,重新编为21-29幢,屯于南阳小长安整训。

    处理完这件事,裴康又批准了新一拨的抚恤粮发放事宜。

    不知不觉间,现在领抚恤粮的战殁、伤残军士数量已经超过了三万,年开支约八十万斛粮豆,非常浩大。

    但这笔费用又不可能削减,咬着牙也要出了。

    既想要战场上摧枯拉朽,又不肯出钱粮,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

    裴康其实对此有些不理解,但他没打算在这件事上与“女婿”过不去。

    很多人都奇怪陈公的军队为何那么敢战、勇战,这就是原因了,随他去吧,总比打输了什么都没有要强。

    吃过午饭后,裴康又审阅了镇压汝南民变的事情,批示完毕后,终于挺不住了,躺到了榻上。

    “裴公,你说你何苦呢?”左司马陈有根坐到了长史衙署内,瞪着铜铃般的眼睛,有心讥讽几句,看裴康那副衰样,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这老东西虽然贪权,但好歹干活,比那些终日悠游、逍遥卒岁的人强多了。

    “陈司马,汝南豪族一向不太服陈公,此番赋敛过重,激起民变,是老夫之过。”裴康闭着眼睛,嘴里仍然念叨不休:“庾元规干啥啥不成,但这次反应神速,屯田军即日出动,平灭了吕氏叛乱,可圈可点。不过,唉,还是操之过急了,杀戮过重啊。”

    “杀就杀呗。”陈有根不以为然道:“这些豪族,好日子过得太久了。没经历过真正的乱世,总以为自己很厉害。杀得吕氏一家,度田也更方便。”

    “没那么简单的。”裴康轻声说道:“陈公回来了,还是得安抚。”

    汝南这个地方,也就八王之乱时厮杀过一阵,随后流民帅李洪闹了下,造反的王如一部袭扰了下,就没什么大的外来入侵了。

    后来的张小二、李麻子之乱,也是关西流民被压迫过甚,加上庾亮操作不当,最终酿成大乱,死伤了不少人。

    这次以吕氏为首的士族豪强发动叛乱,则原因复杂。赋税过重只是诱因,根本还是幕府下令在汝南丈量土地,让士族豪强吐出一部分田地给新来的关西流民,属于土客之争的异化版本。

    好在很快镇压下去了。

    西平、郎陵两地的屯田军紧急出动,将吕氏等数家豪族平灭,土地丈量清楚后分发了下去。

    豫西的襄城、汝南、新蔡、南顿、陈五郡国三十一县,现有接近十五万户、超过七十万口人,已经编纂成册,这是陈公可以直接调用的力量,与其他地方依附于坞堡、庄园的户口不是一回事,故不可轻忽。

    “安抚、安抚,就知道安抚。”陈有根嘟囔了两句,懒得和裴康掰扯。

    事实上,调兵命令是由他下达的。

    参与屠灭吕氏等家族的部队,是从堵阳调过去的屯田军,带队的是他的心腹,才不会惯着那些地头蛇呢。

    不服就杀,能奈我何?远在邺城的陈公都没怪罪,你纠结个什么劲?

    “陈司马,光靠打打杀杀不行的。陈公若行遂大志,还是得靠士人支持。”裴康叹了口气,说道:“否则,悠悠之口说起来,可顶得住?”

    陈有根一愣。

    “这次就算了,下次你动手,先跟老夫打声招呼。”

    “我是司马。”陈有根不客气地说道:“长史无需操心军务。再者,豫西诸郡国乃明公根基,不可轻忽。你看我在颍川、陈留乱杀过么?”

    “汝南乃人文荟萃之地。”裴康提醒道。

    “明公需要根基,总要有如臂使指的地盘。”陈有根站起身,道:“裴公既然抱恙,便好好休养。些许事体,我来处理便是。”

    说完,行了一礼,转身出了门。

    裴康睁开眼睛,看着屋顶。

    陈有根、金正、王雀儿、侯飞虎这类人,已经成气候了。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行事准则。或许因为部勋是军户出身,这些武人也不再自卑,不再在士人面前唯唯诺诺,慢慢地敢和他们顶嘴、对看干了。

    而且这些人还只是明面上的。

    扎根地方的府兵更是不声不响,霸占了乡里的话语权。

    邺城之战后,陈公收河北胡汉精兵数百人,编为府兵,落籍东平。

    如此一来,高平有府兵六千、东平、濮阳各有三千府兵,洛南诸县、颖阴、阳夏、陈县等地零零散散的府兵加起来四千二百人,这便是一万六千余了。

    按龙将军府的兵册来看,这一万多户府兵平均有二户以上的部曲,加起来超过五万户、二三十万口人,已经是一股相当可观的力量了。

    陈公能直接调用的户口数量,不知不觉间已破百万。

    他的根基,比建邺的司马睿稳多了。后者同样有南下的中州士族及流民,但应该没有百万之众。

    躺在病床上的裴康想了很多。而且像他这种人,历来喜欢拿前朝的事来套,套着套着,又觉得有些不对,一时间竟有些迷茫了。

    这个天下,不知道会走向何处。

    ******

    陈有根离开幕府后,漫无目的地在乡间徘徊着。

    亲兵们骑马跟在后面,说说笑笑。

    他们都是陈有根四兄弟的亲族乡党,向来比较随意,胆子也比较大。

    “那年闹蝗灾的时候,真是铺天盖地,吓死人了。”有人说道:“陈公本来要和匈奴大战的,最后连马的毛都被吃光了,双方各自罢兵。这等奇事,活了一辈子的老人都是闻所未闻。”

    “蝗灾之前是旱灾,老人们也说一辈子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旱灾,洛水都断流了。”又有人说道:“旱蝗交替,这是不给人活路啊,难怪陈公要下凡。”

    “陈公真是太白星精下凡?”

    “那当然。不然的话,你觉得司马家的王妃们会一個个委身于他么?”

    “那不是陈公活好么……”

    “住口!”有什长策马而前,严厉地说道:“编排别人就罢了,连陈公都敢揶揄,不想活了么?”

    声音一下子沉寂了。

    陈有根似无所觉,只看着野外密密麻麻的桑林,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笑容,道:“好,真好。”

    亲兵们听了,纷纷望去。

    蝗灾之后,桑林毁灭大半。但这几年桑麻渐渐有了起色,百姓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过。

    其实想想就知道,那么多的荒地,人就这么点,都不需要精耕细作,随便种种都饿不死人,家里的牲畜也能有充足的草料喂养——前提是维持住一个相对稳定的世道。

    陈公讨来了《种麻子》、《植桑要术》两本书,又把早年在云中三坞实行的堆肥法贡献了出来,慢慢教百姓改良种植之法。

    毫无疑问,这种改变是非常缓慢的。

    原因是缺乏足够的人来做这事。再者,推广之人似乎也不怎么懂。比如,他们就只知道粪肥堆在一起时,一定要挖河底淤泥覆盖、搅拌。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没人知道,反正听闻陈郡那边如果有人拿干黄土覆盖的话要挨鞭子,于是纷纷自睢阳渠中挖湿润的淤泥——一时间竟然把河道给好好疏浚了一番。

    多年下来,即便推广的进度再缓慢,终究是见到一点效果了。

    河南桑树成荫,遍栽房前屋后、池塘四周、道路两边。

    每到夜间,妇人织布的声音响彻大大小小的村落、坞堡。

    有几次,众人连夜赶回许昌,听到机杼之声时还私下里品评,议论哪家的妇人勤劳,哪家的妇人是懒鬼。

    男耕女织,多么美妙的生活。

    旱蝗交替、易子而食,匈奴抄掠、焚掠乡里的那些年,谁能想到会有今天?

    仔细算算,其实距离高平之战没过去多少年,但被安定生活包围的他们,却总下意识觉得那很遥远。

    战场挪移到河北之后,战争很遥远的“错觉”愈发明显了。

    其实,这都是陈公的功劳啊。

    陈有根突然停了下来。

    颍川终究是世家大族的颍川,庄园一座连着一座。这些年陆续出现了些自耕农聚居的村落,但非常非常少。

    他不是很喜欢,甚至可以说厌恶。

    “伱们想不想当府兵?”他扭过头去,看向亲兵们,问道。

    亲兵们一愣,确定陈司马不是开玩笑后,才有胆大的笑着说道:“叔父若肯放我们走,当然愿意了。”

    陈有根一笑,道:“不会把你们绑在身边的。雏鹰长大了,总要展翅高飞。”

    亲兵们傻傻看着突然变得文绉绉的陈有根,不知所措。

    “浚仪一带的乞活军要去河北了。”陈有根说道:“陈公打算在陈留安置府兵,你们都有机会。”

    “为何是浚仪?”有人问道。

    “陈公打算移治浚仪,兼顾河南、河北。”陈有根说道:“将来若开霸府,估计也是在那里。”

    浚仪属陈留国,在许昌东北二百余里,离大河不远,本身又处在漕运线上,四通八达,可充分调用河南的人力、物力。

    唯一的不足,就是陈留久经战事,整体有些破败,被乞活军占据的浚仪则更加破败,需得花大力气经营。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好处:白纸好作画。

    “如果当了府兵,过上了好日子,要记住一点。”陈有根看向众人,认真地说道:“这日子不是朝廷给你们的,不是琅琊王氏给你们的,不是河东裴氏给你们的,不是泰山羊氏给你们的,也不是——颍川庾氏给你们的,而是陈公给你们的。切记!”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2640193_80056655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