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明祀 > 56、二子错愕不解意、老父细解说包荒

56、二子错愕不解意、老父细解说包荒


  “是何途径?”

  周包荒、周包茅顿时一脸雾水,突然间其父言今尚有一途,二人愿否。

  国朝选材大略有四:一曰“学校”、二曰“科目”、三曰“荐辟”、四曰“铨选”,自太祖定制,沿用至今。

  即在学校学子可被提拔为官,或经过科举为官、举荐、征辟为官,根据德行才能授官。

  明初的时候官场缺人严重,昨天尚为国子监学子,明日或许封疆大吏,且此事常有发生。

  然自从夺门之变之后,政策则出现了变化,以至于荐辟一途,逐渐为人故意忽视。

  说是说荐辟天顺年间被废了,但是后面经常反复,弘治年间、正德年间屡屡有人提及此事,但饶是如此,二人亦无名声,怎会有人荐辟?

  至于学校一途,倒是可以。

  先捐一个国子监生,随后与吏部打点关系,等待被吏部所选,出任一方。

  然周包荒、周包茅之父,非此等蝇营狗苟之辈,如何会选勾连吏部?

  如果做官心切,当年完全可以继续为官,凭借当年功绩,现在官居知府,亦犹未可知,何至于等到今日再做?

  然而其父很快便说出答案:“今天子即将大婚,欲选皇后,你女儿与陛下同龄,可入选为后,你每俱为外戚,如此则无须再科考矣!”

  周启东在想,反正儿子不成器,或许此生未必能够中第,不如将孙女嫁给朱厚熜,这样一来周家则为国戚,而自然不需要科考。

  然而周包荒、周包茅则惊愕不已,按照大明传统,凡为国戚则基本不大可能,有机会插手政务。

  虽然为皇帝亲信,在朝堂之上说话也有足够分量,但却不当文官,只做武官、勋贵,而且还是挂牌食禄,而不去插手事情那种。

  如此而言,对于一个书香门第,不啻于自我终结。

  一般都是考了一生不中举人的,迫于无奈之下,转型成为外戚,不然绝不会到如此地步,于国家姻亲,当一个米虫。

  眼下固然周包荒科途不利,但尚在年轻,还有数十年时间可以继续科考,完全没必要如此极端,于皇帝姻亲。

  是故二人惊问:“爹爹何至于此?儿虽无能,久考不中,然尚在壮年,来日方长,终归有入仕一日,何须为国戚,放弃我周家世代之愿?”

  周家世代皆是以躬耕传家,其中祖上虽偶有半路转商之人,但读书始终是第一事。

  其实明代大多数,只要生活并不是极为贫困百姓,一般都是以读书为主,其他各行各业为辅。

  哪怕军户亦然如此!

  至于谈上乡学都难那种,则不在此论!

  正是因为如此,故而周包荒、周包茅,从来未曾想过,有朝一日会做国戚。

  如果真的有想,以他家与荆府的香火情,完全可以早早与藩府姻亲,而没必要等到今日。

  于此,周启东之举,不亚于惊天霹雳,让其二子难以接受。

  任谁接受了一辈子灌输,最后突然说可以不用如此,都会变成二人这般。

  “今上实乃圣明天子,古今少有人君,而晳颜知礼孝悌,端庄沉静,今陛下欲择贤后,治理后宫,此非天作之合?

  反倒是你们,按照如今事态,即使日后也许能够出仕,然未必能够有所功绩,光耀门楣。

  可要是我们周家出了一个贤后,则焉能不名扬后世?青史不称你每养育有方?

  而且要是你们真的有心继续八股,依旧可以科科考,又没有任何人阻挡尔等。”

  周包荒虽然略有才能,只不过不善科举而已。

  但知子莫若父,周启东心知肚明,自己儿子即使中举,然后选官。

  但其想要官运亨通,或者能名扬官场,史书有一传,则不啻于天方夜谭。

  反而皇帝贤明,如果以周家女贤惠,送入宫廷,服侍大明皇帝,将来还怕周家不兴旺?还怕青史不著名?

  与其等着虚无缥缈的可能性,不如现在出手选择。

  有道是“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若朱厚熜非圣明君主,周启东倒是不会如此做。

  但朱厚熜分明天生神智,乃是万世不出的圣明君主,那又为何不去紧紧抓住?

  而且明朝素来没有说过禁止勋贵、外戚选择科举,只是勋贵自己懒,不想钻研八股文罢了。

  对于勋戚科举,皇室一直抱着是,随便勋戚选择,反正对于大局而言,也产生不了太大影响

  “可即使如此,我朝皇后历来多为北人,偶有南人,事情未必能够如我们所愿。

  且新君登基,必然广选秀女,我儿虽好,却不喜争斗。

  深宫禁内尔虞我诈,这般心性,如何还能生存?此岂非送羊入虎口?孩儿看还是算了,免得糟践我儿性命。

  且万一非皇后,只是区区妃嫔,则在深宫更加难过,儿甚不忍心,还是就此作罢。”

  周包荒将其父之言,再三思考,最后还是摇摇头拒绝。

  盖因历来皇家多争斗,如果选上皇后还好。

  起码乃是正妻,总领后宫,对于后宫赏罚,皇帝都无法干预,如若皇帝太过偏爱妃嫔,从而待元后刻薄,则尚有朝廷重臣维护。

  可若是妃嫔,在斗争之中,没有任何能够依靠之物。

  毕竟妃嫔说白了,便只是为皇家诞生子嗣的工具人,舍此之外,在百官眼中,没有任何用处。

  若是死了,便死了,无任何人喊冤一句。

  不然历朝历代之事,岂非让百官喊破喉咙?

  而且恰巧,周包荒之女虽德才出众,但性格沉静,乃是大家闺秀之风,于争斗一事并不熟稔。

  如此一来,只要不是皇后,十之八九皆是被打压对象。

  这样一来,完全就是给人送菜!

  那又何必为之?

  即使此时教授权谋争斗,那也为时已晚。

  周家虽然不算富裕之家,但也衣食不缺,且周包荒尚有秀才功名,每月领一定禄米,完全不需要做到这般地步。

  而且,以周家想要选一个家境不错,衣食无忧的书香门第来门当户对,简直易如反掌。

  又何必为了当一个国戚,而自决自己后代路程?

  “我儿等有所不知,此次陛下尚节俭,称天家取后,乃娶贤、娶德,万不可尚奢靡之风,孤天子娶亲,只限花费三万白银,故而我料定,想要送女入宫者必不多。

  且皇上只要求各地上报名讳,然后决定即可,未有选秀之心,更只是选一位皇后而已,是故皙颜向使未曾入选,也无须待在宫中,此我儿过虑矣!”

  周包荒没有看邸报,因此对朱厚熜选后之事并不了解,所以才会有如此多误会。

  可是周启东却看的明明白白,此次只选皇后,未有选妃嫔之心,是故此次皇后只有一人会被皇帝选中。

  没有选中之人,也无需如往年一般,留在深宫为宫女。

  这也是为何朱厚熜只选一位皇后之一,若想要妃嫔,宫中侍女多的是,虽然一般现在年龄都在十七八岁以上,但朱厚熜其实更愿意选择年龄大的。

  若非皇后身份不能太过卑贱,朱厚熜连皇后都不想选,直接在皇宫里面随便挑选一个。

  盖因其深知,皇后年龄必然不会比他大上一两岁,甚至只有可能小一两岁。

  可朱厚熜又非炼铜术士,对于这些小女孩,虽然喜欢,但敬而远之。

  当然,皇后这个生物,他同样是准备暂时立起来,不然何故选德?选贤?

  ps:《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五十六·武学》:「国朝自正统以来承平日久,天下军卫子弟多习儒业。

  其勋戚子孙袭爵者,习礼肄业于国子监,被选尚主者,用仪制主事一人教习……

  初以御史提督、后专设本司主事一员提督,严立教条,以储养备用有志科目者亦许应试,其在边徼亦莫不建学设官,为武库司掌行因具载之。」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2630015_66197065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