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春游曲 > 第一三零章 惊人之举

第一三零章 惊人之举


杨广看到李渊瑟瑟缩缩,一副卑微奉迎的模样,他对李渊生出可怜之意,安慰他道,

“嫂夫人虽不幸故去,但从兄身体依然康健,不应因此萎靡不振,当重振精神,多为朝廷做些事情。”

李渊想起元霸不幸早夭,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叹道,

“不是微臣萎靡,而是近两年总是感觉心力不济,做起事来有些力不从心。纵是有心为陛下分忧,却无力冲锋陷阵,上场杀敌。”

他说着用衣袖拭了拭脸上泪水,接着说道,

“这几日我在病榻之上也是辗转反侧,深感有负皇恩,有愧于朝廷,想着以这苟延残喘之体为朝廷尽些余热。”

------

杨广见李渊如此恢心丧气,心中有些不忍,毕竟他是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从兄,两人幼时关系很好。现在看他这个样子,杨广不禁生出悲悯之心。

他将手中奏折放下,声音柔和而亲切地劝慰李渊,

“大隋人才济济,朕也无需从兄为朝廷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你只需将本职做好就行。”

李渊听杨广安慰自己,面现感激之色,

“依微臣之能,得以在朝堂立足,全赖陛下与姨母的全力维护。没有大隋江山永固,微臣哪能安享荣华富贵?但空食朝廷俸禄,微臣心中总是不安。”

“前段时间回到河东,微臣才知也可为朝廷效微薄之力。”

------

杨广看到李渊感恩戴德的模样,心中想道看来这位从兄还算识相,知道他李家的荣华富贵靠的全是杨家。

人都是有感情的,也都是念旧的。有共同的经历,就有更多的话题,通过聊共同的话题,便可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提起亲情,杨广就想起小时候和李渊一起玩耍的往事,想起少时一起出游。

那时候杨坚还不是皇帝,杨广和李渊是身份地位平等的从兄弟。没有地位的差别,相互之间的感情就更真挚一些。

------

后来,相互之间身份地位不断发生变化。

杨坚篡周自立之后,杨广先是成为晋王,后来成为太子,最后登基为帝。

而李渊虽是贵为一品的唐国公,但所任实职从正六品的千牛备身,混到现在年届五十,还只是正四品的卫尉少卿。

如今两人的地位已是天差地别,相互之间的感情也不再如少时那般亲近。

------

如今,李渊以弱者的身份出现在自己面前,又提起独孤皇后的爱护,那种救世主般的优越感,让杨广感到舒心和享受。

听说李渊要感恩图报,准备为朝廷效微薄之力,杨广并未放在心上。臣下向他说之样的话,是司空见惯的事,他已经听得太多了。

对朝中大臣来说,“为朝廷效微薄之力”是他们的口头禅,杨广对这些说词从未当真。

------

杨广今天听李渊也这样说,就随口问道,

“从兄回一趟河东,可是想出了好的治国良策?”

李渊正襟危坐,神色谦恭地问杨广,

“陛下可记得曾经下诏,令天下富户养马以供兵役?”

杨广若有所思,微微点头,“是有此事。”

李渊自责道,“但微臣当时没有领会陛下苦心,因随驾征讨辽东,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按律应当治罪。”

杨广显得十分宽容,和颜悦色宽慰李渊,

“从兄随驾出征,哪有时间去养马?朕不会因这事追究于你,从兄只管放心。”

李渊扶案叩首,面现阿谀谄媚之色,讨好地笑着说道,

“微臣谢陛下不治罪之恩。但臣虽有罪,犬子建成却有心,他依陛下诏令行事,蓄养众多马匹。我也是这次回河东之时才知道此事。于是心中庆幸终于有了可以报效朝廷的机会。”

“微臣今日觐见陛下,就是想将这些马匹献与朝廷。”

------

李渊曾多次在窦氏夫人的劝说下,向杨广献过宝马。

杨广从小就知道,唐国公府有养马的习惯。他心想你唐国公府多年来受朝廷恩惠,献些马匹也是应该的,不管多少,也算是有这个心意。

他满是赞许地对李渊道,“从兄心中能够想到为朝廷分忧,朕心甚慰。不知从兄打算献多少马匹?”

李渊欠身望着杨广,“还望陛下不要嫌少,也只有区区两千匹。”

杨广面现惊异之色,不相信地再次问道,“多少?”

李渊平静地回答,“只有区区两千匹。”

------

这次杨广总算听清,李渊要献战马两千匹。

他心中感到十分惊愕,两千匹战马可不是个小数目。

如果不说专门的骑兵,十万人的军队,所有的战马加在一起,也没有两千匹战马。

在那个命如草芥的时代,马比人贵,每匹值十万钱。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几家庶民百姓的所有财产,也没有一匹战马值钱。

李渊一下就献出战马两千匹,不得不让杨广感到吃惊。

------

杨广不禁感叹,李渊是真和他一心,是在真为他分忧,在关键时候还是自己的血脉之亲能设身处地为他着想。

他心中陡然生出一种负疚感,觉得这些年确实有点亏待了李渊,以后有了重要的事情看来还得重用他,依重他。

在礼部尚书杨玄感、兵部尚书斛斯政,相互勾结叛乱之后,杨广对朝中大臣猜忌日重,让他信任的人越来越少。

看来还是像李渊这样,把家族的命运和朝廷的命运,连在一起的皇亲贵戚更可靠一些。

他们是靠朝廷的庇佑,才能保住自己家族的荣华富贵。没有了大隋,哪里还有他们唐国公府?

所以只有他们才会和朝廷一心,拼了命也要保大隋江山永固。

------

对于李渊来说,献出两千匹马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说出这个数字时,连他自己都觉得有割肉之感。

这两千匹马可是他准备以后举兵起事的本钱。

当李民世和观音婢提出,向杨广献出两千匹马,作为赢得信任的敲门砖时,李渊很是心疼。

他怀疑这赌注压得是否有些太大,如果这两千匹马换不来杨广的信任,得不到想要的兵权,不但这些马打了水漂,唐国公起兵举事的打算也没了指望。

------

当时,观音婢就问李渊,对她和李世民拿出的方略有没有信心。

如果对方略有信心,就不要犹豫,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去实施。

如果对方略没有信心,就继续商讨,拿出更好的方案后再说。

做大事要谋定而后动,没有思虑周全,就不要轻举妄动。

定了的事就要有信心,不能边做边三心二意,心中不定,就不会将事情做好。

------

在商议方略的时候,观音婢问李渊,如果拿不到兵权,他有没有信心成功举兵起事?

李渊摇头,如果不能取得兵权,成功举事的希望十分渺茫,贸然举事,等于自寻死路。

观音婢又问,想举兵起事成功是否只有取得兵权一条路?

李渊点头,对观音婢道,只有这一条路。

------

观音婢当时就和李渊,对献马的必要性进行过分析。

既然只有取得兵权这一条路可走,如果不能取得兵权,那这些马还有何价值?难道等着以后用来卖钱?

如果能够获得杨广的信任,被授予兵权,就会有兵有将,有各类军械装备,难道还愁没有两千匹战马?

如果到时候真的缺马,也可以以战备所需为名公开花钱购买。

------

对于所献马匹的数量,观音婢也有自己的看法。

她认为,所献马匹的数量,要有令杨广动心的效果,才能达到取信他的目的。

如果献上几十匹,这对作为一国之君的杨广来说,他根本不会放在心上,献了等于是白献。

杨广见到大臣们表衷心的机会多了,小打小闹他已经司空见惯,要做就要做他前所未见的事情。

当他被震惊以后,他会认真去想李渊为什么会这样做。

------

观音婢和李世民,也对杨广听说献两千匹时的想法进行了猜测。

杨广会认为李渊必有所图,他会认为李渊拿出这么大的筹码,是想得到巨大的回报,会向他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肯定是为了谋官,或者是谋利。

这时李渊就要反其道而行之,一不谋官,二不谋利。

杨广就更会觉得反常,就会往更深的层次去想,去分析。

最后顺理成章,杨广会得出,李渊这么无私的付出,是为了感激多年来独孤皇后和杨广对唐国公府的照顾,他做这些是为了感恩,是为了亲情,是出于一片真心。

这样他就会认为,李渊是对大隋没有任何二心的可信赖之人。以后有重要事情他就会想着李渊,遇到重大的事情就会委托李渊去办。

------

这一切果然被观音婢料中,当杨广听李渊说要献出两千匹战马时,他被彻底被震撼到了,他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

他认为李渊不会无缘无故向朝廷献出这么多马匹,肯定对他必有所求。

于是杨广满腹疑惑地问李渊,

“从兄,朕从此事看出你对朝廷的一片忠心,不知你有没事情需要朕帮你解决,只要不过分,朕一定让你满意,决不负你一片忠心。”

李渊诚惶诚恐地向杨广道,

“微臣向朝廷献马,还真是有些私心,说出来还望陛下不要怪罪。”

杨广心道,看来我想得没错,他确是别有所图。但这也是理所当然之事,这世上谁愿做赔本的买卖?只要他没有非分之想,给他一些奖赏也并不为过。

杨广问道,“你有何想法?说来让朕听听。”

------

李渊接着向杨广提出了他的请求。

李渊的请求再一次出乎杨广的意料。

这是今日,杨广第二次为李渊的做法感到吃惊,他觉得李渊的做法太不合常理。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1998113_7378148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