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春游曲 > 第二九零章 事出反常

第二九零章 事出反常


观音婢觉得今年有些反常。

往年到了四月,李渊都会到清凉的离宫避暑,但今年却一直没有安排。

观音婢对此感到有些奇怪。

李世民却煞有介事地说,父亲李渊今年不会再出去了,他在谋划大事。

------

观音婢有些将信将疑,“世民阿兄是不是在瞎猜?”

李世民呵呵笑道,“怎么能说是瞎猜?这叫见微知著。”

“阿爷大智若愚,在大事上从不糊涂,今年他已年逾六旬,想在今年定下将来的事。避暑再重要,也没有江山社稷重要。阿爷不会将费尽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糊糊涂涂交在下一代手里。”

------

李世民这样说,观音婢确实信。

许多年之前,观音婢就看出来,李渊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善于等待,善于忍耐,关键时候总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李世民、观音婢说着话,两人走上小桥,跨过小桥走上南面的卵石小径。

观音婢轻声问李世民,“世民阿兄,你觉得阿爷心中如今最关心何事?”

李世民略作沉思,答道,“阿爷如今最关心两件事,一个是太子之位是否要改立;一个是如何应对突厥的连年袭扰。”

------

观音婢仰脸看着李世民嫣然笑道,“世民阿兄,阿婢觉得有一事,可以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通过这一件事,来影响阿爷对太子之位和应对突厥的想法。”

观音婢自幼学习《本经阴符七术》,思考问题专注而且深刻,对许多事情有敏锐的洞察力,看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李世民饶有兴趣地看着观音婢,微笑着问,“阿婢说说,何事能将太子和突厥联系在一起?”

------

观音婢先是简洁地说了两个字“除佛”。

她接着向李世民分析,“如今天下初定,突厥却屡屡犯我边境,朝廷要耗费人力财力应对突厥。”

“要打败突厥,需要强盛的国力。所以,朝廷当务之急,是让百姓休养生息,积聚人力、财力。”

“但经过多年战乱,户口减损十之三四,田野荒芜,税赋锐减,朝廷急需增加人口,扶持农耕。”

------

李世民听观音婢细细道来,一下就点到了当下朝廷施政的关键。

但是李世民一时不能将这和“除佛”联系起来。

他不解地问,“这和除佛又有何关系呢?”

------

两人说着走着,不知不觉间来到净心湖边,观音婢并没有急着回答李世民的疑问。

她看着那一池净水,对李世民道,“我们在青庐之前,刚才看到的是渠,到这边看到的是湖,两个地方看到的景观不同,但它们却有分不开的联系。”

李世民顺着湖边寻找,却没有找到水渠和净心湖的交汇处,他猜测水渠的入口,估计是隐在树林之后。

不去细想,还真以为,那渠和这湖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

------

观音婢揽着裙裾,蹲下身,捡起一颗石子。

然后站起身,将石子抛入湖中,“噔”的一声,石子落入水中,激起一圈涟漪。

接下来,观音婢才又和李世民说起“除佛”之事。

“自隋末以为,无数男女为逃避兵役、税赋躲进庙宇佛寺,庙宇佛寺占有田产不计其数,修建佛殿、塑造菩萨金身,耗费无数钱财;寺院僧尼,仅长安周边就不下十万人,不婚配、不生子,影响人口增长。”

“仅此两项,就与朝廷富国强兵的政令相违背,其它的弊端还有很多,世民阿兄可以自己去想。”

李世民点头,“确实如阿婢所说的这样。”

------

观音婢调皮地冲李世民一笑,半是戏谑,半是狡黠地看着李世民,“世民阿兄才智天下无双,谋略超过卧龙凤雏,阿婢不再多说,你定然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世民见观音婢又要促狭,他眼含深意看着观音婢,蓦然抬手向观音婢头上摸去。

观音婢向下一缩身,咯咯笑着向前跑了几步,然后转过身,弯腰扶着双膝看着李世民笑。

------

李世民仔细想了一夜,第二日兴冲冲地去见李渊。

李渊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到李世民当着他的面这样兴高采烈的样子。

李世民向李渊施过礼,在几案对面坐下,服侍的宫女上前为他斟了一盏香茗。

李渊含笑看着李世民问道,“二郎是否有何喜事。”

-----

李世民端起茶呷了一口,一脸兴奋地道,“儿臣有一个重要发现,这件事可能会影响今生、后世。”

李渊被李世民的情绪感染,好奇地问,“是何发现,竟让二郎如此高兴?”

李世民将身子向前倾了倾,带有几分神秘地问李渊,“阿爷有没有发现?自秦汉至西晋,除了三国乱了几十年,天下基本上是一统。”

“自东晋至隋朝之前,天下南北分治数百年,北人虽然强猂,却始终未能渡过长江一统天下。”

------

李渊将李世民的话在心中过了一遍,逐个朝代对照了一下,还真如李世民所说的那样。

想过之后,李渊却不以为然地道,“这算什么重要发现?熟读史书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些。”

李世民又将身子向前探了探,对李渊道,“阿爷,儿臣说的重点,不是隋朝之前,而是隋朝之后。”

“隋朝之前数百年,北人都无力南下。而到了隋朝,杨广、杨素率军渡过长江,就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到了我们大唐,李靖将萧铣轻松击败之后,整个江南基本上是传檄而定。”

“阿爷以为这是为何?”

------

李渊沉思良久,方才说道,“这个阿爷还不曾仔细想过,二郎以为是何原因。”

李世民肃容坐好,认真地道,“儿臣想了多日,才有所发现。我认为是南朝君臣昏庸,民风孱弱。造成这样的根源是君臣、百姓多笃信佛法。他们认为人的命运由前世来定,今生修的是来生。既然这样,谁还会为今生去奋斗、拼争?”

“最重要的一点,在佛法的熏染之下,君臣百姓已没了血性,在生死存亡之际,沉默如羔羊,任人宰割。”

------

李渊点头,“阿爷也发现,南人是没了血性。世族子弟沉迷于游乐,耽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玩弄风情。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柔弱如妇人。这样的国家怎会不亡?”

说完,李渊频频摇头叹气,为南人风气日衰而不值。

------

李世民慷慨言道,“自古江南民风并非如此,楚南公曾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反抗暴秦,楚人首先发难。”

“三国之时,仲谋、周郎实力远逊于曹操,却耻于称臣,以弱胜强,谈笑间火烧赤壁,击败曹操百万大军。”

“东晋之时也有淝水之战,谢玄以八万兵力,胜北秦大军八十万。”

-------

李渊欣赏地看着李世民,面前这个儿子既有英武之气,又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看他谈古论今,慷慨陈词,李渊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

李世民端起案上的茶盏喝了一口,双眼看着李渊,继续阐述自己的见解,“突厥人讲求狼性,只讲利益,不讲仁义;中国以儒家治国,讲究中庸,不偏不倚,倡导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当建功立业;佛法则倡导避世,与世无争。”

“阿爷,自南梁以来,南人佛道日盛,民心已无战力,国家岂能不灭亡?”

------

最后,李世民掷地有声地直言自己的忧虑,“阿爷,假如任南风北渐,任佛法荼毒中国,我大唐如何抵御突厥的铁蹄?儿臣以为,欲振民风,当除佛道,让臣子百姓皆受天子教化。”

李渊听李世民说完,不禁击案而叹,“阿爷亦是久恶沙门、道士苟避征徭,不守戒律,佛道之弊,细说起来,说上三日也说不完。”

“太史令傅奕已六次上书除佛,但群臣之中多有异议,阿爷一直不能痛下决心。”

“二郎再与太史令傅奕说一下,让他再次上书,让他在朝堂上与众臣辩出个高下。”

------

李世民力主除佛是真,是出于富国强兵的考虑,同时他还有另一种考虑,就是剑指李建成。

李建成是拥佛的最大支持者,以前太史令傅奕在朝堂上多次提出除佛,李建成都坚决表示反对。

李世民要通过这次除佛,让李渊真正看清李建成到底有多大格局。

------

过了两日,李渊驾临景淑殿,临幸宇文令馨。

宇文令馨作为李渊晚年最宠爱的嫔妃,深得李渊的喜欢。

在李渊的怀抱之中,宇文令馨娇声报怨深宫之中的日子太单调,并羡慕地对李渊道,“信佛真好,还可以抽机会到宫外散散心。”

------

这几日,李渊将信佛的坏处想了个遍,越想越觉得佛道不除,于江山社稷不利。

如今竟然听自己的爱妃说信佛好,李渊生气地道,“昭仪给朕说说,信佛哪里好?”

宇文令馨温婉地一笑,“信佛虽说没多少好处,但有一样好。”

李渊问,“哪一样好?”

------

宇文令馨嘟着嘴向李渊撒娇,“可以有理由出去烧香、拜佛,到宫外散散心。尹德妃、张婕妤就经常出太极宫,到东宫的佛堂去礼佛。听说东宫佛堂敬的是毗沙门天神。”

李渊听说尹德妃、张婕妤经常去东宫,心里就憋了一股气,但他听到就当没听到,微笑着对宇文令馨道,“烧香有何好玩?昭仪如想出去散心,朕带你到御花园去摘樱桃,岂不比烧香磕头有趣?”


  (https://www.ddbqglxt.cc/chapter/11998113_7315811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ddbqglxt.cc。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ddbqglxt.cc